峡口渡
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峡口镇。《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 峡口渡 “在县南六十五里。《舆程记》:自清湖渡至峡口渡凡五十里,渡阔三十余丈。泛滥时一望无际,浅涸则磷磷石涧耳”。
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峡口镇。《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 峡口渡 “在县南六十五里。《舆程记》:自清湖渡至峡口渡凡五十里,渡阔三十余丈。泛滥时一望无际,浅涸则磷磷石涧耳”。
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十三里八陡镇。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2《乡镇》有八陡镇。旧为博山县巨镇。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面积40.9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黑山,人口2000。以镇人民
1912年改东兰州置,属广西田南道。治所即今广西东兰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上游两岸。属河池市。面积 2435 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5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兰镇
①明嘉靖三十年(1551)置,属宁夏卫。治所在平虏城(今宁夏平罗县)。清初改为平罗所,雍正二年(1724)改为平罗县。②即平远千户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南豫旺镇。《明史·地理志》 固原州:“东北有平虏守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宜君护军置,属北地郡。治所即今陕西耀县。西魏大统五年(539) 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为宜君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郡废,县属雍州。大业初属京兆郡。唐武德七
西周初封国。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春秋》:隐公七年(前716)“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杜注:“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又《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在今江西崇义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崇义县:义安水“在县南六十里。源出大庾县之玉泉山,流经县东南五十里义安里,因名。下流入于南源水”。
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八里。《明一统志》卷74四川行都司会川卫: 葛砧山 “上产石青,有四色”。
在今福建福州市西。《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 洪塘浦在 “府西十里。《旧志》 云,浦自石岊江东经甓渎,至柳桥以通舟楫。唐贞元中,观察使王翃所开,今浦湮”。又称洪浦塘。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西郊洪山乡。唐贞元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二十里冶河镇。旧名城上堡,清名冶河堡。为栾城县北通石家庄的交通要道。在河北省栾城县中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程上,人口 3450。因镇东有冶河故道得名。历为
东晋置(一说南朝宋置),属梁州。治所在阴平县(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及青川、平武二县部分地。西魏改为龙安郡。南朝宋置,治阴平县(今四川江油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