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头镇
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南埭头镇。《方舆纪要》卷96兴化府莆田县: 崎头镇 “在府东八十里。初置巡司,后改为城堡。嘉靖中倭贼陷兴化府,官军击之,倭贼走平海卫,欲掠舟泛海,乃结巢崎头城,官军击之,败绩”。
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埭头。明初置巡检司于此。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贼结巢崎头镇,官军击之,败绩,即此。
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南埭头镇。《方舆纪要》卷96兴化府莆田县: 崎头镇 “在府东八十里。初置巡司,后改为城堡。嘉靖中倭贼陷兴化府,官军击之,倭贼走平海卫,欲掠舟泛海,乃结巢崎头城,官军击之,败绩”。
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埭头。明初置巡检司于此。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贼结巢崎头镇,官军击之,败绩,即此。
即唐纳州都阙县。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新唐书·地理志》: 纳州都宁郡县八,“都阙”作 “都县”。
北宋置,属江津县。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在重庆市铜梁县西部。面积91.1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平滩,人口 2960。以临平滩河得名。清初建场。1919年置平滩镇,1951年改乡。1953年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湖南花垣县南吉卫镇东南侧老卫城。后废。
亦作桥屯隘。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9洛容县: 桥邓隘 “在县北。万历二年,官兵平洛斗诸巢,贼败散,乃设兵分屯扼塞,一守桥屯隘,一守都勒隘,一守平经隘,于三板堡设堡一,屯兵戍守”。
宋置,属漳浦县。即今福建诏安县治南诏镇。明初为南诏把截所,寻罢。弘治十八年 (1505)改置南诏守御千户所。清嘉庆 《漳州府志》 卷1 《建置志》: 诏安县 “相传唐时有南夷人过此,云: 此地风景好似
①一名提头岭。在今广西阳朔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东岭“为昭、贺、全、永必经之地”。②在今广西永福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东岭“在县东二里。形如屏障,下有泉”。在今广西壮族自
即梁山。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西岸。《明史·地理志》和州:“梁山在南,与当涂县博望山夹江相对,谓之天门山,亦曰梁山。”又称梁山。在安徽省和县城南,长江北岸。与对岸当涂县东梁山合称天门山。由大、小陀山组成,
即今广东云浮市东北都骑镇。清置汛。
古名沩水,又名融江、大融江。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大融江“亦曰大溶江”。
亦曰顾亭林。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三十里亭林镇。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曾在此隐居,呼野王读书堆。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修濒海诸堰,因置监堰官于此。又置金山巡司,明废。其北有湖,湖南有林,因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