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泉
在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南水泉凹村附近。清为察哈尔右翼镶红旗驻地。
在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南水泉凹村附近。清为察哈尔右翼镶红旗驻地。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治所在巴山县(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陈光大二年(568)移治今江西丰城县东南二十三里。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巴山县(今江西崇仁县西南)
亦作崩江墟。即今广东化州市南鉴江西岸滨江。明万历 《高州府志》 卷1: 化州有崩江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滨江在 “州南二十四里”。
亦名龙翱山。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三十里。《宋史·蛮夷传》:大中祥符六年(1013),讨晏州多刚县斗望,王怀信“分遣部下于罗箇颊罗能落运等村及龙峨山掩杀,大获戎具,斩首级及重伤投岩死者颇众,烧舍千区及积谷累
又名新市。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三十六里湖堤乡。清光绪 《余姚县志》 卷1 《市肆》 有湖地市。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城。1937年凉城县迁治于此。
①又名王母山、西山。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与灵寿县交界处之王母山。海拔1252米。《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三年 (86) 三月,“己卯,进幸赵。庚辰,祠房山于灵寿”。李贤注: “房山在今恒州房山县 (
一名南日山。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南日岛。旧属福清县,清有县丞驻此,民国设县佐。
即今广东梅州市南长沙镇。清光绪《嘉应州志》卷1:“罗衣堡距城三十里。有长沙墟。”
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境之陆岸河(东岸河)。《方舆纪要》卷112安南北江府:天德江“在府东,下流注富良江。一名延蕴江,又名东岸江。永乐初,黎寇惧讨,役民堙塞江口。寇既平,重加浚治,舟楫复通”。
东海之海湾。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兴化湾之南。湾口明置平海卫,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