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县

平原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北击齐,“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即此。西汉为平原郡治。东汉为平原国治。北魏为东青州治,后属安德郡。北齐始移治今平原县。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清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三十里平原村。北魏属东阳平郡。北齐徙今山东宁阳县。隋改名龚丘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二十里好生镇北。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移治邹平城(今邹平县北)。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邹平县。

④北魏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或西和县境。北周废。

⑤隋开皇十年(590)改龙乡县置,为泷州治。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

⑥唐永隆二年(681)置,属思唐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长庆三年(823)改为思和县。


(1)古县名。(1)南朝宋大明中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属鲁郡。北齐文宣帝移治今宁阳县,属任城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龚丘县。(2)南朝宋武帝侨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属平原郡。北齐属东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移治今邹平县北,属齐州。十八年改为邹平县。(3)隋开皇九年(589年)以龙乡县改名,治今广东省罗定市南。为泷州治。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4)唐永隆二年(68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西北。属思唐州。长庆三年(823年)改名思和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北部。属德州市。面积 1105 平方千米。人口44.7万。辖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平原镇。因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故名。战国为赵平原邑。赵惠文王封弟胜为平原君,即此。秦置平原县,治今县南,属济北郡。《水经注·河水》:“河水又北径平原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西汉于此置平原郡。北魏属安德郡。北齐徙今治。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明属济南府德州。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临德道,1928年直属省。抗日战争时期历属冀南区、冀鲁边区、渤海区。1950年归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1994年属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向东北倾斜。境内有马颊河、赵王河、洪沟河、鬲津河、德惠新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特产绢花、羽毛画。工业有轻工、纺织、机械、水泥、化肥、建材、食品等。京沪铁路、105国道、济德公路经此。古迹有龙门、千佛塔等。


猜你喜欢

  • 秣陵浦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秣陵浦 “在城南五十里。阔一十丈,长一十里,深一丈一尺,溉田四十顷。《舆地志》 云: 浦以旧县为名”。《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县: 秣陵浦,“ 《志》云

  • 密占

    即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密江乡。清吴大澂 《奉使吉林日记》: 光绪六年 (1880) 十一月,由宁古塔至珲春,“ (凉水泉子) 东南二十余里至密占宿,郭副将德协领均带队来迎”。十年设密占卡伦。民国时改名密江

  • 阿瓦巴特

    即今新疆疏附县东北阿瓦提乡。《清史稿·长龄传》:道光七年(1827)讨张格尔之乱,大战于沙布都尔,“又越二日,进剿阿瓦巴特,分三路掩来,俘斩二万有奇”。

  • 乌撒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乌撒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乌蛮乌撒部地置路,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

  • 黄口滩

    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淮河中。《宋史·宁宗纪》: 南宋嘉定十一年 (1218),“十一月壬申,金人攻安丰军之黄口滩”。即此。

  • 塞茨冈

    在今河南唐河县北十二里小庄东。1958年在此发现 “屈家岭文化” 遗址。遗址南北长340米,东西宽250米,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及房基、窖穴、葬基、瓮棺葬。

  • 浦河

    即蒲河。今辽宁沈阳市东北浑河支流蒲河。《方舆纪要》 卷37沈阳中卫: 浦河在 “卫北三十里。源出辉山,西流入浑河”。

  • 南山石刻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南五里南山上。为宋代道教摩崖石刻群。《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 南山“在大足县南五里。上有龙洞醮坛,旱祷辄应。淳化二年供奉官卢斌平蜀余贼任秀等,斌率兵顾昌州南斗山,南山最高,望眼阔远

  • 道峰山

    一名道人峰。在今福建邵武市南。《方舆胜览》 卷10邵武军: 道人峰 “在邵武县南八十里。负长溪面樵水。…… 《郡志》 云,昔有道人结庵修竹,号龚圣者,喜乘龙往来,颇有异迹,敕封神济妙应大师”。

  • 删丹县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元和志》卷40删丹县:“按焉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东汉兴平二年(195)改属西郡。北魏改为山丹县。隋大业初复改为删丹县,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后陷于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