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关
①北宋置,属福津县。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十里坪定乡先锋村。
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在今贵州都匀市北。《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平定关在“府北二十五里。其南有平定桥”。
(1)在今甘肃省舟曲县西北。北宋属福津县。(2)在今贵州省都匀市北。清《黔南识略》:都匀府北二十五里为平定关,即此。
①北宋置,属福津县。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十里坪定乡先锋村。
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在今贵州都匀市北。《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平定关在“府北二十五里。其南有平定桥”。
(1)在今甘肃省舟曲县西北。北宋属福津县。(2)在今贵州省都匀市北。清《黔南识略》:都匀府北二十五里为平定关,即此。
一名杏山堡。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清一统志·锦州府一》:杏山“在锦县西南四十里。旧有杏山驿。本朝崇德七年取明杏山城,毁平之”。
又名龙山、汲瓮山、结绌山。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山海经·北次二经》: “悬瓮之山,……晋水出焉。” 《北齐书·杨愔传》: “正光中,随父之并州。性既恬默,又好山水,遂入晋阳西悬瓮山读书。” 即此。
亦作妙噶山站。清乾隆二十七年 (1762)置,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北迎兰。光绪 《吉林通志》 卷57: “妙噶山站,南至三姓城五里。”
清置,属安南县。在今贵州晴隆县南四十里。旧有外委驻守。
在今四川绵阳市南。《周书·叱罗协传》:“时有五城郡氐酋赵杰雄等扇动新、潼、始三州民反叛,聚结二万余人,在州南三里,隔涪水,据槐林山,置栅拒守。” 即此。
是汉宣帝许后的陵墓。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司马村东。北距宣帝杜陵十八里, 因规模和封土堆都比杜陵小,故被称为少陵。《汉书·外戚传》:许后“葬杜南,是为杜陵南园”。师古注:“即今之所谓小陵者,去杜陵十八里。
一作俱振提。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 (苦盏) 附近。又作俱振提。在今塔吉克斯坦苦盏附近。唐时地属安西都护府。
①北周天和二年(567)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寻改为中江县,属资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隋开皇元年(581)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玄武县置,属潼川府。治所即今四川中
在今安徽广德县南七十里,接浙江安吉县界。《宋史· 岳飞传》: 南宋建炎四年 (1130),“诏讨戚方,飞以三千人营于苦岭。方遁,俄益兵来,飞自领兵千人,战数十合,皆捷”。《明史·地理志》 广德州: “
亦作娄、 挹娄。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 改常安县置,属沈州。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县西南懿路村。元废。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常安县置,治今辽宁省铁岭县西南懿路。属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