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晋县

平晋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六年(623)废入穰县。

②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属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熙宁三年(1070)废。政和五年(1115)复置,金贞祐四年(1216)又废。兴定元年(1217)复置。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太原县。


古县名。(1)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穰县置,治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南。属邓州。六年废入穰县。(2)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平北汉置,治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东北二十里、汾河东。属并州。咸平四年(1001年)升为永利监。熙宁三年(1070年)省入阳曲县,政和五年(1115年)复置,属太原府。金大定中废监,止立县事,贞祐四年(1216年)省。兴定元年(1217年)复置,属冀宁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治于汾水西故晋阳城南,即今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八年改名太原县。


猜你喜欢

  • 蚂蜒河

    亦名烧锅甸子。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 (延寿镇)。因濒蚂蜒河得名。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25: 宾州厅 “分防巡检署在玛蜒河,亦曰烧锅甸子。光绪六年建”。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长寿县。

  • 大武垅社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南玉井乡东北约二里竹围。旧为高山族大武垅社。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大武垅社“离府治四十里” (高拱乾《台湾府志》作“离府治六十里”)。

  • 博山支线

    即张博铁路。自山东张店 (今淄博市)至博山。

  • 真峰山

    在今云南曲靖市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14曲靖军民府: 真峰山 “山峦秀丽,下有弥陀岩。后又有普贤洞”。

  • 南王庄

    即今河北井陉县南二十二里南王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井陉县图: 东南有南王庄。

  • 炼铜山

    在今江西乐平市北。《方舆纪要》 卷85乐平县: 炼铜山 “在县北六十里。唐置场冶铜山下,以供永平岁铸。后开凿无度,山倾,其水发为河”。古山名。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产铜,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故名。

  • 咸 (鹹) 泉镇

    亦作盐泉镇。唐置,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北。《元和志》 卷40庭州: 盐泉镇 “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当回鹘路”。《新唐书·地理志》 后庭县: “有蒲类、郝遮、咸泉三镇。”

  • 渭田市

    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渭田乡。清时有巡检驻此。

  • 酉阳宣抚司

    明洪武八年(1375)改酉阳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秀山等县地,同年属重庆卫。永乐十六年(1418)改属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慰司。明初改酉

  • 琮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化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