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羌镇
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平羌县置,属龙游县。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岷江东岸。
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平羌县置,属龙游县。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岷江东岸。
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镇。藏语意为水沟。清乾隆《西藏志》:自藏由江孜一路至后藏札什隆布路程,“西藏七十里至业党,四十里至降里,五十里至曲水”。1960年与协荣、聂当等谿合并设曲水县,驻雪村。原西藏地方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为融江中沙洲。《方舆纪要》 卷109怀远县 “平山” 条: “山东麓有治平洲,广数百亩,可以耕种。” 《清一统志·柳州府》: 治平洲 “在怀远县 (治所在今丹州镇) 北七十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东南接徽岭。宋淳熙《新安志》卷5绩溪县:佛论岭“在西北四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四十里。《祥符经》云,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故名”。
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汉书·萧何传》:王卫尉曰,“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后汉书·虞诩传》:谚语“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地区名。亦称关右。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北宋置,属荥阳县。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唐初曾为须水县治。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部。面积58.8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须水村,人口3950。原称濉水,汉初更名须水。因须水河得名。
即今江西遂川县西湘赣交界之万洋山。《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龙泉县:石含山在“县西百五十里,延袤数百里,跨永新及湖广之桂阳、茶陵二州界。 一名万羊山。《郴志》:石含山接吉州泰和县界,有石室,因名含。或以
北宋置,属湘乡县。即今湖南宁乡县治。《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马希萼侵潭州,希广遣其将“崔洪琏将兵七千屯玉潭”。即此。太平兴国二年(977)于此置宁乡县。(1)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部。
在今广东雷州市南。《清一统志·雷州府》:安海井“在海康县城南。唐上元间浚。又有石神井,在县城西。宋郡守戴之邵品水, 以石神为第一, 安海次之”。
即今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水经·江水注》 谓之黄石矶。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大冶县: 黄石港市 “在县东北五十里”。1948年与石灰窑、道士洑合置石黄镇。1950年属黄石市。
在今河南确山县北十八里古城乡。《元和志》卷9朗山县: “道城,古道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