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三十里宜山镇。清末以避宣统名讳而改今名。
一名新寺。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四十里。民国许公武 《青海志略》 第七章: 福海寺 “为察罕诺门汗所建,喇嘛约百余人,无定额,不给衣单口粮。绕寺而居者皆番民,约三百余户”。
北宋置,属梁县。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南。
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上顿渡镇。明弘治《抚州府志》卷6:临川县有上顿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临县川西南有上顿渡。
亦名大洞。在今广西容县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一名蔡庄。即今河南尉氏县南蔡庄镇。明嘉靖 《尉氏县志》 卷1 《市集》: “蔡家庄集,在县南四十里。”
清雍正七年 (1729) 置泰宁协,属四川都司。驻地在噶达城 (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十三年 (1735) 驻地在化林坪 (今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北化林村)。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为泰宁营,
在今广西合浦县南。《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 钟湾 “在府城南七里,有湾接江通海。相传宋政和间,灵觉寺钟一夕飞去,既明,悬空而下,钟犹湿。湾傍居人言: 湾中每夜有钟声,谓必与龙战,寺僧凿去顶上龙角乃止
亦作北峡关。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北硖关“在桐城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关“以北硖山而名。道出舒城,有巡司戍守。亦为北硖镇”。
南朝陈宫殿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偏南(六朝都城宣阳门外)。宋《景定建康志》卷21“陈安德宫”条:“《宫苑记》:在宣阳门外直西,即都城西南角外,陈宣帝为文皇后所筑,隋平陈移江宁县于此,明年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