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济寺塔
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一百三十里韦州古城东南隅。西夏始建。塔身九级。明嘉靖六年(1527) 增筑四级,四十年所增四级被震毁。万历九年 (1581) 重修,复于九级之上增筑四级。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塔前有明成化元年 (1465) 和万历九年(1581) 重建寺、塔石碑二通。
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一百三十里韦州古城东南隅。西夏始建。塔身九级。明嘉靖六年(1527) 增筑四级,四十年所增四级被震毁。万历九年 (1581) 重修,复于九级之上增筑四级。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塔前有明成化元年 (1465) 和万历九年(1581) 重建寺、塔石碑二通。
①即麻湖。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和州:麻湖在“州西三十里。周围七十里。旧称巨浸。一作湖,又作沥湖”。②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沥湖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本准噶尔守边鄂托克,乾隆十九年(1754),其宰桑玛木特被清军所俘而归降,遂安置其众于特斯鄂依浑,即以玛木特为总管。后移牧于拜达里克,设立一旗,仍置总管,不设札萨克。乾隆四十
西魏改东南阳郡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境。北周废。
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南三十里盘陀岭上。《清一统志·漳州府》 引 《府志》: 蒲葵关 “即盘陀岭,汉时南越故关也。汉元鼎五年击南越,东越王余善以兵从至揭阳,心持两端。汉破番禺,引兵还击之,破此关而入”。
即今江西兴国县西均村乡。《清一统志·吉安府二》:均村市“在万安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接兴国县界”。在今江西省万安县东南。清属万安县。
在今江苏金坛市西大茅峰南。《清一统志·镇江府二》:元阳观“在金坛县大茅峰前。《府志》:唐置,后废。宋隆兴初,吴兴道人沈善智,穴居五十年,韩蕲王妻梁氏经此,见黑虎从道人周旋,因号为伏虎真人,助资建立殿宇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穹窿山上。明王鏊 《姑苏志》 卷9: 法雨泉 “山半有泉名法雨,四时流不绝,下注石堰,可以灌田”。
①商、周时方国。在今陕西眉县西南。殷末,参加周武王伐纣战争。《尚书·牧誓》: “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矛其誓。” 一说 “微” 通 “眉”,在今四川眉山县。②春秋
在今湖南平江县北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7平江县:回谢岭“巉岩峻拔,路出巴陵,行者病其险隘。正德中开凿,遂为通道”。
又称门岭县。1933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会昌、寻邬二县析置,驻筠门岭圩 (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1934年5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粤赣省设。1933年由会昌县南部、寻邬县北部相邻地区析置。治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