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开元寺

开元寺

①故址在今河北赵县城内。已毁。《清一统志·赵州》:开元寺“在州治西南。宋景祐间于寺中建石塔”。石塔即赵州陀罗尼经幢。

②又称东大寺。在今河北邢台市东。《清一统志·顺德府》:开元寺“在府治东北。唐开元中建。元世祖两幸此”。

③即今山西大同市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故名开元寺。五代晋时改称大普恩寺。明正统十年(1445)整修后,成为当时官吏习仪之所,改名善化寺。

④又名莲花寺。在今福建泉州市内。始建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

⑤即今台湾省台南市海会寺。本郑成功北园别馆,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改建。

⑥北宋绍圣三年(1096)建,在今河南虞城县利民镇西南三里。后徙建于利民镇西南隅。

⑦在今河南商丘县南。《清一统志·归德府二》:开元寺“唐时建。宋更名宝融寺,又名兴隆寺。内旧有唐颜真卿书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

⑧唐开元元年(713)建,在今陕西凤翔县城内北街。寺内有吴道子画佛像。东阁有王维画墨竹。北宋苏轼《凤翔八观·诅楚文》:“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


(1)在福建省泉州市区西街。唐代为桑园,相传园主黄守恭以桑开白莲,舍地为寺,名莲花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现寺占地约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二塔等。大雄宝殿建于唐垂拱二年,相传建殿时有紫云盖地,因名紫云大殿。屡圮屡修,现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原应立石柱百根(实减柱六根),故别称百柱殿。殿内斗栱附刻飞天乐伎(嫔迦)二十四尊,殿前石台束腰间有人面狮身青石浮雕七十二幅。庭中榕树下分列唐至明历代所建各种小型石塔、经幢十七座。甘露戒坛在大殿之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建,历代重修。现存清初修建的重檐八角攒尖式建筑,为坛五级,仍仿宋制。坛顶藻井结构复杂,斗栱附刻二十四尊手持闽南民间乐器的飞天乐伎,别具风格。大殿西侧有古桑一株,传即唐代曾开白莲之树。东侧有檀樾祠,原祀黄守恭,为闽、台黄姓共同之祖祠。寺前有东、西二塔。寺中附属文物甚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宋代的古船馆建于寺之东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广东省潮州市甘露坊。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以来称开元镇国禅寺。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等。大雄宝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正脊饰以鸱吻和葫芦。大殿前月台施石栏望柱。栏板有78块唐代石刻,刻有佛像、鹿、猴、莲花等图画及“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等文字。殿前竖一对唐代石经幢,刻着《准提咒》和《尊胜咒》经文。寺内还保存有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大铜钟,重三千余斤;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陨石雕刻的香炉;明代的金木雕千佛塔;清雍正版《大藏经》一部,共7240卷。1980年殿宇进行大修。(3)又称海会寺。在台湾省台南市北。为“台湾三大佛寺”之一。原为郑成功北园别馆。为郑成功子郑经为母亲所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筑茅亭精舍,二十九年(1690年)改建为寺,名海会寺。嘉庆五年(1800年)改今名。建筑宏伟。内设佛学讲习堂等。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


猜你喜欢

  • 伎陵城

    在今陕西安康市东,汉水南岸。《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木兰寨南,右岸有城,名伎陵城,周回数里,左岸垒石数十行,重垒数十里,中谓是处为木兰寨。云: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引《旬

  • 二榆

    指大、小榆谷。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尖扎县西北黄河南岸一带。《后汉书·西羌传》:永元年间,隃麋相曹凤上言:“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大、小榆谷的合称。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黄河

  • 双井堡

    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一百七十里双井子村。《清一统志·肃州》:双井堡“在高台县镇夷城西南七十里,西至本州临水堡六十里。城周一百二十四步。今有把总”。

  • 沶口

    在今湖北宜城县西沶水入鄢水 (今蛮河) 之口。《水经·沔水注》: “沶水又东历宜城西山,谓之沶溪,东流合于夷水,谓之沶口。” 《晋书·怀帝纪》: 永嘉四年 (310),荆州刺史王澄 “独以众进至沶口,

  • 木逵

    即大理国建昌府。今四川西昌市。《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下:“唐为巂州,蒙氏为建昌府,蛮名木逵。”

  • 云安县

    北周武帝时改朐䏰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唐属夔州。《新唐书·成汭传》:乾宁三年(896),攻下夔州,“率(许)存泝江略云安,(王)建将皆奔”。即此。北宋为云安军治。元

  • 黄土塘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五十里东清河畔黄土塘村。明弘治 《无锡县志》 卷2: “东: 六十都有黄土。”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东北有 “黄土塘镇”。

  • 呼伦贝尔盟

    清末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1915年划为 “特别区域”,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并受黑龙江省监督。1920年取消 “特别区域”,呼伦贝尔副都统专辖蒙旗事宜。1932年伪满洲国在此设兴安北分省。19

  • 山海关市

    1949年3月当地解放后由临榆县析置,属辽西省。治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1952年划归河北省,由秦皇岛市管辖。1953年撤销并入秦皇岛市。旧市名。1949年由临榆县析置。治山海关西口(今河北秦

  • 长林盐场

    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南乐清市盐场。《明史·地理志》 温州府:乐清县“有长林盐场”。《方舆纪要》卷94温州乐清县“岐头寨”条:“《海防考》:县西四十里有白塔山,其地谓之塔头,有长林盐场,宋政和中置,元为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