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鹿部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即今云南泸西县。宋大理属石城郡。元改广西路。
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泸西县。属石城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置广西路。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即今云南泸西县。宋大理属石城郡。元改广西路。
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泸西县。属石城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置广西路。
明置,属盖州卫。即今辽宁盖州市西南神井子。明 《辽东志》 卷1 《盖州卫图》: 卫西南有深井墩。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临巢湖。《明史·地理志》 无为州巢县: “西南有焦湖巡检司。”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三里。《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三龟山“其形似龟,而首亦具,因名。当中一龟,循其趾而上,弯环有九洞”。南宋末为抗元建城山上。古山名。在今四川省乐山市东。以形得名。南宋德祐初,元将汪
①旧释以为 《尚书·禹贡》 “三江” 之一。《禹贡》 本文仅有北江、中江,并无南江,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历来各家解释不一:(1) 《汉书·地理志》 认为在吴县 (今江苏苏州市)南,所指
在今江西都昌县境。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 《游斜川》 诗序云: “临长流,望曾城。”在今江西省都昌县境。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游斜川》序:“临长流,望曾城。”即此。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郊。1922年9月,彭湃在此组织赤山约农会。农会旧址原是明代灵雨庵,为二进四合院建筑。
北魏侨置,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后废。
旧名斯斯觉。彝语意为 “荒坝”。即今四川甘洛县。1940年置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后为岩洞乡新市坝。1956年于此置呷洛县。1959年改为甘洛县。“甘洛” 为 “呷洛” 的异译。
即今福建金门县东北官澳。明属同安县,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4钦州“钦江”条:“又州东南百余里有防城江。”《清一统志·廉州府》:防城江“在钦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十万山,南流由渔洲港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