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墓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金渎里。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 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墓地方广五亩多,墓有二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及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葬在西冢之次。原墓门在东,乾隆六年(1741)县令丁元正封筑后,移在西冢之前。1934年重加修葺,改建墓门,篆额“归震川先生墓”,并立“明太仆寺丞归震川先生墓碑”。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金渎里。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 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墓地方广五亩多,墓有二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及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葬在西冢之次。原墓门在东,乾隆六年(1741)县令丁元正封筑后,移在西冢之前。1934年重加修葺,改建墓门,篆额“归震川先生墓”,并立“明太仆寺丞归震川先生墓碑”。
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南。源出富尔岭,东南流合古洞河。《清史稿· 地理志》 桦甸县:“富尔河合古洞、黄泥、蒲岑诸水注之,为上两江口。”
又名石宝山、东华山。在今湖南望城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鹅羊山 “山多奇石,或踞或立,状若鹅羊,故名。昔成少卿升仙之所,有仙坛、丹台在焉。……即七十二福地之一”。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鄂州置,治所在江夏县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通城县以东,长江以南,鄂城市、崇阳县以西地。大德五年 (1301) 改为武昌路。元至元十四年(127
在今北京城东南。《方舆纪要》 卷11顺天府: 谎粮台在 “府东南六里。相传唐太宗征高丽时尝虚设囷仓于此,以疑敌人”。
即今湖北荆沙市东(江陵区东北)丫角乡。清设县丞驻此。
北宋政和三年 (1113) 改苍孤砦置,属沧州。在今河北青县东。为沿边戍守处。
即今河北井陉县西北三十六里南陉乡。产煤。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井陉县图: 北有南陉。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百里。清有把总驻防。
即荥泽。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尚书·禹贡》: “荥波既豬。” 荥水即济水,战国时济水与黄河相通,西汉平帝后始淤浅,唐初淤为平地。
亦作铧子岭。即今辽宁灯塔县东南铧子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辽阳州图:东北有铧子岭。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烟台煤矿有华子岭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