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彭湃县

彭湃县

1933年8 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宁化、建宁二县析置,治湖村 (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湖村镇)。后迁巫坊 (今宁化县东北巫坊)。1934年12月裁撤。


旧县名。以纪念彭湃烈士得名。(1)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1年由宁都县南部析置。1932年撤销,仍并入宁都县。(2)中央苏区闽赣省设。1933年由石城县(今属江西省)岩岭及宁化县(今属福建省)一带析置,治湖村(今宁化县城东北),后迁巫坊(今宁化县城东北)。1934年初曾为闽赣省行政中心。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


猜你喜欢

  • 拉多宗

    又作拉妥、拉托克、纳夺。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东北拉多。“拉多”,藏语意为神雷。原西藏地方政府置,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东北拉多。1960年与昌都宗合并,改置昌都县。

  • 高壁岭

    一名韩信岭。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唐杜佑 《通典·州郡九》 汾州灵石县: “今县东南有高壁岭。” 《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八年 (576),“高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守高壁”。胡三省注: “高壁

  • 铜井山

    ①在今安徽铜陵市狮子山矿区。《元和志》卷28南陵县: 铜井山 “在县西南八十五里。出铜”。李白 《答杜秀山五松山见赠》: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指此。②一名铜官山。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寰

  • 色达

    亦作色塘、色他。即今四川色达县。民国《西康建省记》:清宣统三年(1911),“俄落、色达地广人稀,拟各就适中之处建设县治,一名曰俄落,一名曰色达”。1952年置色达办事处,1955年改为色达县。“色达

  • 合蔡镇

    北宋置,属巨野县。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南。《宋史·河渠志四》:“五丈河下接济州之合蔡镇,通利梁山泊。”

  • 上贤村

    即今山西文水县西南上贤。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太原,张灏自辽州援太原,与折可求至文水县上贤村、马村下寨。即此。即今山西省文水县西南上贤。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太原,张灏自辽州援太

  • 兴宁江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兴宁河。为梅江支流。《元和志》卷34兴宁县:兴宁江“南去县一百八十里”。《舆地纪胜》卷91循州:兴宁水“在兴宁县东南三十七里。自本县石马村叠岫流下,丹阳水口合宁昌溪,流入梅潮州”。

  • 都梁山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隋书·地理志》:盱眙有都梁山。《寰宇记》 卷16泗州盱眙县: 都梁山“在县南十六里。《广志》 云: 都梁山生淮兰草,一名都梁香草,故以为名。在楚州西南二百九里。又 《阮升之记》

  • 义宁州

    清嘉庆六年(1801)改宁州置,属南昌府。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辖今江西修水县地。1912年改为义宁县。清嘉庆六年(1801年)改宁州置,治今江西省修水县。属南昌府。1912年10月废州改义宁县。因与广

  • 石人沟

    又作希鲁河、西洛河。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6:“西洛河,亦出大山松林,合三水南流二百余里入海。此河源北隔山,即乌苏里江之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