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路寨
元改龙渠县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元末明玉珍改为忠路宣抚司。
元改龙渠县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元末明玉珍改为忠路宣抚司。
1913年改巴燕戎格厅置,后属甘肃西宁道。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1928年改名巴燕县。旧县名。1913年由巴燕戎格厅改置,治巴燕戎(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1928年更名巴燕
即氶水。今山东枣庄市南峄城大沙河。《寰宇记》 卷23沂州氶县: “承治水出县西北六十里方山之东,王莽改氶县为承治,故水有此名。”
亦作巴儿思阔山。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鲁珍儿城“有巴思阔山”。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蒋峪镇。明嘉靖 《临朐县志》: 蒋峪集 “在县南七十里”。
即鲁克沁。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九十里鲁克沁镇。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4: 鲁克察克“旧对音为鲁克沁”。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塔尔迪库尔干东南哥鲁包夫斯克。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奎屯卡伦乃西北行,经图尔根河源北岸山阴,凡三十里至博罗呼济尔卡伦。”
涑水河支流。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水经·涑水注》: “涑水又与景水合,水出景山北谷。……西北流,注于涑水也。”
①地区名。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两省。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三国志· 蜀书 · 诸葛亮传》: 建兴元年 (223),“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东晋常璩《华阳国志》 中有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朐忍县“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东阳滩,江上有破石,故亦通谓之破石滩,苟延光设处也。”咸丰《云阳县志》称县东三十里有东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7开封府祥符县: “通津关在府东北。五代周显德中,疏汴水入五丈河,以通齐鲁,置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