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忻口

忻口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忻口村,两山相夹,滹沱河流经其间。《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一年(615),突厥围雁门后,“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围遂解。《方舆纪要》卷40忻州引《土地记》:“汉高出平城之围,还师至此,六军忻然,因名。”


(1)关名。在山西省忻州市北部。海拔800米。两山夹峙,滹沱河流淌其中。自古为晋阳门户,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相传因汉高祖刘邦领兵自平城突围至此,六军忻然,故名。隋至北宋时期为太原和代州、朔州之间南北交通要冲。《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一年(615年),炀帝北巡,突厥始毕可汗围帝于雁门,“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九月甲辰,突厥解围而去”;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年),符彦卿征北汉,契丹数千骑屯忻、代之间,为北汉之援,“遣符彦卿等将步骑万余击之,彦卿入忻州,契丹退保忻口”。皆此。北同蒲铁路、京原铁路及公路、大运公路均经此,并设忻口站。(2)村名。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部。属高城乡。人口 2500。一说因忻水从村山口流过得名;一说因汉高祖刘邦领兵作战,自平城(今大同)脱围至此,“六军忻然”,故名。产玉米、高粱、瓜果为主。古为“忻州八镇”之一。为抗日战争中“忻口战役”发生地。同蒲铁路、108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梁村集

    即今山东高唐县北二十四里梁村镇。为往来孔道,商业颇盛。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高唐县北有梁村集。

  • 延宁军

    北宋政和六年(1116)改威戎军置,属茂州。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宣和三年(1121)废为延宁砦。四年(1122)废入汶川县。

  • 丰山

    ①在今安徽滁州市西。《舆地纪胜》卷42滁州:丰山“《丰乐亭记》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在清流县西南五里。上有汉高帝庙。唐梁载言《十道四番志》:滁州有丰亭山,疑即此山。又按:晋、宋、齐《地里志》:汉之沛

  • 巴翠部

    大理国时部落之一。居住于沙过甸一带。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威龙州:“在路西南,夷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乌鸡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 皆獹鲁蛮种。”至元十五年(1278)合

  • 沈阳路

    元元贞二年(1296)改沈州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老城。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市,西至新民市附近,南至辽阳市附近,北至开原市附近地区。明洪武初废。元元贞二年(1296年)改沈州置,治乐郊城(今

  • 独车汛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独车。清有千总驻防。

  • 景美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南景美区。清乾隆初修瑠公圳时,曾建水枧 (渡槽) 跨越景美溪。后在水枧末端附近形成街市,故名枧尾。因枧、景音近,转变为景尾。后又从闽南音雅化为景美。1950年设景美镇。1967年划入台

  • 韩镇

    一名韩村镇。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北二十里凤山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高淳县: “韩镇在治北二十里。”

  • 庄墓桥

    即今安徽长丰县南庄墓镇。旧属寿州。清光绪《寿州志》卷1:庄墓桥“距城九十里”。

  • 麦冲铺

    明置,即今贵州都匀市南墨冲镇。《清一统志·都匀府》 “五家铺”条下:又有“麦冲铺”等,旧皆戍守处。“麦冲”系布依语音译,意为磨石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