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戎县
北齐天保六年(555)改潘县置,为北燕州治。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北周属燕州。隋属涿郡。唐属妫州,长安二年(702)移治今怀来县(沙城)东南旧怀来城(已没入官厅水库)。辽属可汗州,改名怀来县。
古县名。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潘县置,治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隋开皇初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武德七年(624年)为北燕州治,贞观八年(634年)为妫州治。长安二年(702年)州县并移治旧清夷军城,即今怀来县东南怀来城。辽太祖改为怀来县。
北齐天保六年(555)改潘县置,为北燕州治。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北周属燕州。隋属涿郡。唐属妫州,长安二年(702)移治今怀来县(沙城)东南旧怀来城(已没入官厅水库)。辽属可汗州,改名怀来县。
古县名。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潘县置,治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隋开皇初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武德七年(624年)为北燕州治,贞观八年(634年)为妫州治。长安二年(702年)州县并移治旧清夷军城,即今怀来县东南怀来城。辽太祖改为怀来县。
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1宿州: 埇桥在 “州北二十五里。亦名符离桥,今名永济桥,跨汴水上。《舆地记》: 隋氏凿汴以来,徐州南控埇桥,经扼汴路,故其镇尤重”。埇桥在今宿州市。
即今河北武邑县东北四十八里马回台乡。明嘉靖《冀州志》武邑县地理图:东北有马回台集。
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禾市镇。元、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西。元于此置巡检司。
①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所镇。明为广宁中前所。清为中前所城。②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北前所乡。明置前所土千户。③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北。滇越铁路经此。
三国吴黄武年间孙虑筑。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三国志·吴书·孙虑传》:孙虑“假节开府,治半州(洲)”。《晋书·庾怿传》:咸康五年(339)庾亮表其弟怿为梁州刺史,镇魏兴。“后以所镇险远,粮运不继,诏怿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龙扒沟“旧通汴水。明嘉靖三十八年淤。创开一派,由城东南二十五里冲三龙口,又二十里至西镇淀,过萧县境,入胡淀沟,与大彭等沟为州西北之五河,俱大河冲溢处
①在今河北衡水市东。《方舆纪要》卷14衡水县:长芦河“在县东,即横漳水也,亦曰胡卢河。旧自(深)州南流经县北,又东入武邑县境。今断续不常,涸溢无时,非复旧流也”。②又名沙河、西河。为长江支流。在今江苏
①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4曲阳县:孔山“山多洞穴,因名”。②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五十里孔山。《水经·易水注》:“易水又东径孔山北。山下有钟乳穴,穴出佳乳,采者篝火寻沙,入穴里许,渡一水
北宋置,属含山县。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仙踪镇。在安徽省含山县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仙踪,人口1.2万。镇西北有黄山,古名仙踪山,镇以山名。1949年置仙踪镇,1958年改公社
即今山东费县东南三十里探沂镇。清光绪《费县志》: 南尹社 “大探沂,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