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怒江

怒江

在今云南西部。唐代以来称怒江。《新唐书·地理志》: 永昌故郡 “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顾炎武 《肇域志》 镇康州: 潞江“俗名怒江,出路蛮,经镇康,与大盈江合,入缅中”。《方舆纪要》 卷113: 潞江 “本名怒江,以波涛汹涌而名也”。乾隆 《丽江府志》 上卷: “怒人,居怒江边,与澜沧江相近。”


又称潞江。因河奔腾咆哮,声如怒吼,故名。又因水色呈暗黑,藏语称“那曲”,意即“黑水河”。怒族称阿怒日美,意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元混一方舆胜览》:镇康路(治今云南永德县东北),“潞江,俗名怒江,出路蛮,经镇康,与大盈江合,入缅中”。《读史方舆纪要》:潞江,“本名怒江,以波涛汹涌而名也”。即此。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源出青海、西藏边境唐古拉山南麓,斜贯西藏自治区东部,入云南省境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出国境入缅甸,称萨尔温江,在毛淡棉附近入印度洋的莫塔马湾。全长3200千米(中国境内长2013千米),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境内14.27万平方千米)。支流有南定河、枯柯河等。流经怒山、高黎贡山间,谷深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较少,水量丰富,河流出境处多年平均流量达2220米3/秒。沿岸植物资源丰富,多热带雨林,景色秀丽,为云南省主要旅游区之一。


猜你喜欢

  • 武周山

    一名武州山。在今山西大同市西。《隋书·地理志》: 马邑郡云内县有武周山。《寰宇记》卷51鄯阳县引 《冀州图经》: “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著名的云冈石窟即在此。

  • 绛南县

    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属太岳区。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南。后撤销。旧县名。太岳解放区设。1945年由山西省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1948年撤销,仍归各县。

  • 舟枕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八十四里舟枕乡。宋《咸淳临安志》卷24余杭县:舟枕山“在县(今余杭镇)西北二十五里。高一百七十六丈,周回一十里。山顶有石穴。古老云:禹治水维舟之所”。

  • 东社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东二十二里东社乡。旧属南通县。民国《南通县图志》卷1有东社。为海滨三余镇入县孔道。(1)在山西省原平市东南部。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王东社,人口 178

  • 通江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之抚远水道。清光绪《吉林通志》 卷22: 混同江 “又北而东受乌苏里江支渠之水,所谓通江也,又东北百里许乌苏里江自南来会”。民国 《依兰县志》 卷1: 耶字碑 “后又被俄人私移于通

  • 后溪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后溪“在县治(今武康镇)东北。自县北三里乌回山下,汇众山之水,东流出新溪,注于前溪”。

  • 浴河

    在今河北新乐市东。《方舆纪要》 卷14新乐县: 浴河 “在县 (按: 今新乐市东北承安镇) 西十五里,自中同村东流,经县南五里,又东入于沙河,溉田数千顷”。

  • 板桥场

    ①即今四川永川市北板桥镇。清道光 《铜梁县志》 卷2: 板桥场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②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北板桥子乡。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板桥场在 “县北二十里……通省城大道”。

  • 拉哈苏苏

    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拉哈苏苏,黑斤 (即赫哲) 语,老屋之谓。”

  • 玻璃山站

    即今吉林双辽县西北玻璃山镇。民国《东北年鉴》: 四洮铁路卧虎屯站北为玻璃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