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陵
①金熙宗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清一统志·顺天府四》: “大定二十八年,改葬熙宗于峨眉谷,曰思陵。”
②明思宗朱由检的陵墓。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十三陵中,位于昭陵西南六里锦屏山下。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 卷上: “悼陵之东为鹿马山,有田贵妃之墓。” 崇祯十七年 (1644) 明亡,崇祯皇帝及周皇后自缢,葬于田贵妃墓内,移田妃于崇祯之右,周后之左。清改称思陵。
①金熙宗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清一统志·顺天府四》: “大定二十八年,改葬熙宗于峨眉谷,曰思陵。”
②明思宗朱由检的陵墓。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十三陵中,位于昭陵西南六里锦屏山下。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 卷上: “悼陵之东为鹿马山,有田贵妃之墓。” 崇祯十七年 (1644) 明亡,崇祯皇帝及周皇后自缢,葬于田贵妃墓内,移田妃于崇祯之右,周后之左。清改称思陵。
明置,属夷陵州。在今湖北宜昌市西。《方舆纪要》卷78夷陵州“南津关”条下:“西津关在州西大江右。”
唐贞观元年 (627) 置,治所在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辖境相当今广东德庆、郁南、云浮等市县地。贞观十一年 (637) 废。唐贞观元年(627年)置,治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十一年废。
在今云南云龙县城附近。《方舆纪要》卷117云龙州:云龙甸在“州(今旧州)东北七十里。甸广衍宜畜牧。有巡司戍此”。
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葫桥。清道光 《江阴县志》 卷2: “葫桥镇四保,县西十里。”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江阴县西南有 “葫桥镇”。
①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1灵石县: 秦王岭 “在县东南三十里”。②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1浮山县: 秦王岭 “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志》,唐太宗南破宋老生,从霍山潜行至此
即比如宗。今西藏比如县。藏文正字读音“哲如”,当地口语读比如。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
唐置,为军镇,属戎州。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
唐置,在今新疆库尔勒市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方舆纪要》 卷80长沙府: 板石湖在 “府西三十里。又西五里有石珠湖,又五里有月池湖。府西北鹅羊山下有鹅羊湖。《志》 云: 府境诸湖以数十计,其下流皆通于湘江”。
即今广东平远县(大柘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91平远县:大柘乡在“城(今仁居镇)东南八十里”。1954年平远县由仁居镇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