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陵州
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思陵河北岸思陵。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洪武三年 (1370) 废,二十一年(1388) 复置,直隶广西布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清属太平府。1916年废。
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南思陵。明属思明府。洪武三年(1370年)废,二十一年复置。直隶广西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清降为土州。
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思陵河北岸思陵。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洪武三年 (1370) 废,二十一年(1388) 复置,直隶广西布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清属太平府。1916年废。
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南思陵。明属思明府。洪武三年(1370年)废,二十一年复置。直隶广西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清降为土州。
即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八十六里活龙坪镇。清设把总驻守。
即熙春城。在今新疆伊宁市北十里。清祁韵士 《西陲要略》 卷2: 熙春城 “在惠远城东八十里,亦巴彦岱地,俗呼城盘子”。
即今山西定襄县西北上汤头村。《清一统志·忻州》 “横山村堡”条下:“县西北三十里有上汤头村山寨。”
①在今河北省中部, 自博野经肃宁、任丘、雄县,至霸州市东南与永定河相汇入于海。《元史·河渠志一》 “河间河”条:泰定三年(1326)都水监言,“古陈玉带河, 自军司口浚治,至雄州归信县界,以导淀泺积潦
金置,属平定州。即今山西平定县东三十里柏井乡。
明洪武元年(1367)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福建南平市东。辖将乐、永安两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属福建行都司。洪武四年辖将乐千户所。正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北大港口。明初置巡司于此。后移今丰城市东北小港口(小港镇)。
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南三层岭。为通粤要道。明、清置巡司于此。在福建省永定县东南。明成化中置巡检司于此。
即笮桥。又名夷星桥。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上。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益州西南两江有七桥,“西上曰夷里桥,亦曰笮桥”。《寰宇记》卷72益州华阳县:“笮桥去州西四里。亦名夷里桥。”即“笮桥”。
①南朝宋元嘉六年(429)侨置,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大明八年(464)徙治鄀县(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南朝梁移治莲勺县(今湖北钟祥市西北)。西魏改为汉东郡。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武乡县置,为冯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