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悦来镇

悦来镇

亦称悦来岭。即今黑龙江省桦川县。1912年桦川县移治于此。


(1)在黑龙江省桦川县中北部、北濒松花江。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人口2.6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称悦来镇。宣统二年(1910年)始为桦川县治。1941年改悦来村,1945年改悦来区,1946年改第六区。1956年设悦来乡,1958年改公社,1972年改镇。主产稻,兼产蔬菜。有建材、酿酒等厂。221国道经此,松花江有码头。(2)在江苏省海门市东部偏南、灵甸河两岸。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人口8000。清咸丰年间杨悦来在此开店后渐兴,故名。1957年合并凤阳、新民、好北、新贤诸乡置为悦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0年六匡镇并入。产稻、小麦、玉米、棉花、豆类、油菜籽、蚕茧等。有冶金、化工、机械、建材、轻工、皮革等厂。常聚、包临公路经此。(3)在江苏省沭阳县西部。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圩,人口1500。清末,叶姓在此聚众筑圩,取“近者悦,远者来”之意命名。1949年设悦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2000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稻、棉花、油菜籽等。有冷冻、服装、机械、建材、黄沙等企业。宿沭灌公路经此。(4)在重庆市渝北区西部。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场,人口3940。清中期此地有一小客站,因待客热情,岳池、广安、合川等地赴渝旅客常来此休息,以“近者悦,远者来”之意得名悦来场。1935年建悦来镇,1939年为悦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建镇。产稻、玉米、小麦、甘薯等。有悦两、悦翠公路在此交会。(5)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场,人口4340。引《论语》:“近者说(悦),远者来”得名。元末明初在此建古庙三座,后建街房于小山脊上,逐渐扩大成场。后属石柱第三区管辖。1950年底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2001年建镇。产稻、玉米、小麦等。特产有黄连、兔毛。石西公路经此,北至渔池镇接川汉公路。(6)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西部。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人口3320。取“近者悦,远者来”句命名。1958年置悦来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马坝乡并入。产油菜籽、蚕茧、柑橘、黄麻、烟叶、油桐等。有粮食加工、建筑、农机等企业。唐建场。集市以竹席、耕牛交易为主。川鄂公路经此。清嘉庆四年(1799年)白莲教义军首领冷天禄殉难于此。(7)在四川省大邑县中部。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人口1800。明末名约来场,清康熙年间雅称为今名,又名灌口场。1954年设灌口镇,1958年并入鹤鸣公社,1962年划归灌口公社,1963年析出复置镇。1981年更今名。1985年灌口乡并入,1992年鹤鸣、丹凤二乡并入。为县粮、油、果、桑、林、牧生产基地。有农机、印刷、酿酒、采煤、建筑等业。大都公路经此。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现为中国科学院计量分院驻地。(8)在四川省中江县中部偏东。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悦来,人口2650。曾名月耳井,清咸丰年间建场,以“近悦远来”之意更今名。1949年为悦来乡,1958年为悦来公社,1984年复为悦来乡。1996年璧山乡并入置镇。产生猪、蚕茧、大麦等。有粮油、炼铁、酿酒等厂。所产竹扇、竹席著名。有公路通唐巴公路。


猜你喜欢

  • 金水河

    ①又名玉河、御河。在今北京市城内。金始导今北京西北玉泉山水,东注入今北海、中海,下汇通惠河。元时修浚,名金水河。《元史·河渠志》:“金水河,其源出于宛平县玉泉山,流至和义门 (今西直门) 南水门入京城

  • 怀县

    秦置,为河内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东魏属武德郡。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怀州。贞观元年(627)废入武陟县。古县名。本战国魏怀邑。秦置县,治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为河内郡

  • 丰乡故城

    即今陕西山阳县。《水经·沔水注》:丰乡川水“出弘农丰乡东山,西南流径丰乡故城南”。《水经注疏》:“守敬按:后魏上庸郡有丰阳县,今山阳县治。详郦氏所指之丰乡故城,即丰阳城也。”

  • 沙溪镇

    ①北宋置,属汉初县。在今四川武胜县西北金光乡(沙溪场)。②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广安县北一百二十里花桥镇。③北宋置,属永丰县。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沙溪乡。明、清置巡司于此。④即今江西上饶县东北沙溪镇

  • 东佳城

    亦作东家城、栋嘉城。在今辽宁抚顺市南。明万历十三年(1585)东佳等四城酋长袭击努尔哈赤,即此。又作东家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栋嘉城(《圣武记》)。在今辽宁省抚顺市南。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

  • 龙泉关

    ①在今河北阜平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4阜平县:龙泉关“有上、下二关,相距二十里。下关,正统二年建。景泰二年又于迤西北筑上关城。天顺二年及成化十二年皆添设官兵戍守。嘉靖二十五年改筑关城,守御益密。

  • 虎渡桥

    又名江东桥。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相传初建时,桥基屡建不稳,偶见有虎负子渡江,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桥基遂固。故又名虎渡桥。《清一统志·漳州府》: 虎渡桥 “在龙溪县东四十里,

  • 冷水塘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清一统志·曲请府》:冷水塘“在寻甸州东五里。俗名矣部乌泉,发源七里桥,分二派入车翁江”。

  • 兴衮河

    又作恨古河、亨衮必拉、恒滚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阿姆贡河。《清一统志·吉林一》:兴衮河“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七百三十四里。源出卓哩奇山,东南流会诸小水,入混同江。当混同江入海之处

  • 阿剌古山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阿剌古山“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 与冰沟山相连。山顶宽平可耕,中有鲁班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