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贰壁
在今陕西高陵县境。《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慕容冲将高盖引兵攻渭北诸垒,前秦苻宏“与战于成贰壁。大破之”,即此。
确址未详。疑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境。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前秦苻宏败慕容冲部将高盖于此。
在今陕西高陵县境。《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慕容冲将高盖引兵攻渭北诸垒,前秦苻宏“与战于成贰壁。大破之”,即此。
确址未详。疑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境。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前秦苻宏败慕容冲部将高盖于此。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巅。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唐白居易有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诗。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僧人道连迁于今伊川县草店村西北山麓下。1944年洛阳沦陷时,因日军
亦作雅鸿桥。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三十里鸦鸿桥镇。清时有河主簿驻此。民国时期与窝洛沽、林南仓为县中三大镇。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邮府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二市及宝应县境。1912年改为高邮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高邮府置,治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
在今湖北巴东县东。《方舆纪要》 卷78巴东县: 罗头山 “在县东七里。滨大江,环锁江水,回顾县治。下有罗头洞”。
北宋置,为通州八盐场之一。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北石港镇。
①即宛委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史记·太史公自序》:“上会稽探禹穴。”《正义》引《括地志》:“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
清置,在今新疆奇台县东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9奇台县:苏吉东北八十里为“元湖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前磨头镇。东汉废。《深州风土记》 卷10桃县故城: “案,明嘉靖时康缙作 《磨头村庙碑》 谓: 磨头为古桃城驿,桃城,后汉已省,而元明时仍以驿名村,故城当在其地
即今云南永胜县东南仁和镇。1913年改为仁里,设县佐于此。1988年改为仁和镇。
又作北辰山。在今贵州黄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余庆县: 拱辰山在 “县南百五十里。以山势北向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