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逻台
在今山西宁武县北阳方口镇附近。《宋史·杨业传》:北宋雍熙三年(986),杨业引兵自石峡路趋朔州,嘱潘美与王侁领兵阵于陈家谷口以援,“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以致杨业兵败身亡。
即今山西省宁武县西北恢河西橐莲台。《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契丹陷寰州,杨业引兵自石硖路趋朔州,嘱潘美、王侁领兵阵于陈家谷口以援,“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敌败走,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即此。
在今山西宁武县北阳方口镇附近。《宋史·杨业传》:北宋雍熙三年(986),杨业引兵自石峡路趋朔州,嘱潘美与王侁领兵阵于陈家谷口以援,“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以致杨业兵败身亡。
即今山西省宁武县西北恢河西橐莲台。《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契丹陷寰州,杨业引兵自石硖路趋朔州,嘱潘美、王侁领兵阵于陈家谷口以援,“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敌败走,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即此。
即今广东开平市东北月山镇西大岗村。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开平县图:县东北有大冈。
①即石头城之简称。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上。②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十六国春秋辑补》卷68前凉录:东晋太宁元年(323),刘曜率大军攻凉州,河西大震,凉州牧张茂“乃出次石头”。即此。
唐开元七年 (719) 改武圣县置,属魏州。治所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天祐三年 (906) 改武阳县。五代唐复改朝城县。北宋属开德府。金属大名府。元属濮州。明属东昌府。清属曹州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
即蓝村。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清同治《即墨县志》 卷2有栾村。
①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方舆纪要》卷91嘉兴府:“王店在府南七十里。嘉靖三十四年,倭贼将犯杭州,不果,还至王店。”即此。有清朱彝尊故居曝书亭。②在今陕西三原县东三十里王店村。清乾隆《三原县志》卷2:王店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岛东。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鸟屿,“澎有北鸟屿,有南鸟屿。北鸟屿澎民往之,以时张网捕鱼;南鸟屿则无民居。《广舆》所载必北鸟屿无疑”。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鸟屿“此屿多鸟,因
元至正中改永宁路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降为永宁安抚司,移治今四川叙永县东城。八年(1375)复升为永宁宣抚司,属四川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二县及
一名唐述山。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元和志》卷39枹罕县: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注于蒲昌海,潜行地下,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故今
在今福建连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8连城县:“大岭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峻层叠,有路西北入长汀县界。”集镇名。在广东省东莞市南。大岭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80。农产以稻、豆类、甘蔗等为主。盛产优
在今四川巴中市西之西华山腰。《舆地纪胜》卷187巴州:西龛“在城西二里。盖郡治之主山”。旧有西龛寺, 已圯,今存摩岩造像五十九龛,一千九百余躯。多隋、唐时代作品。有五代前蜀永平元年(911)院主僧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