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精绝城 (今新疆民丰县北尼雅遗址)。东汉时为鄯善所并。西域古国名。王治精绝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北、克里雅河以东沙碛中。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域
即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水经·江水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障,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诸书记载
明置,属南京。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浦口镇。《方舆纪要》卷20江浦县:浦口子城“在县东三十里。明洪武四年立应天卫,命指挥丁德筑城于此,周十四里有奇”。后迁北京。
又名海岛。在今云南大理市北洱海中。唐樊绰 《蛮书》 卷5载: “大釐 (理) 城……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暑。” 即在此岛。《清一统志·大理府》:
自奉天(今辽宁)开原老城西南石家台,东至西丰。长63.7公里。1925年动工修筑,1927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小河镇。《清一统志·常州府二》:小河寨巡司“在武进县西北九十里,孟河闸东。宋置小河寨于小河村。元改置巡司。明嘉靖三十二年移孟河堡”。北宋置,即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小河。元、明置巡
即今河南淅川县城关镇。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上集街“在板桥保。城北五十里,有小集”。1960年淅川县由老城迁治于此。
即今河北魏县西南三十二里北皋镇。《方舆纪要》卷16魏县:“北皋镇在县西北,界成安、临漳之间,商民辐集,有北皋堡。”《清一统志·大名府二》:北皋镇“明嘉靖三十年筑城,与双井、沙口俱称境内巨镇”。(1)古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龙川江西岸。《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龙川江关“在司城东七十五里江之西岸”。《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龙川江关“在州东七十里。江之西岸有龙川桥,江上旧编藤铺板,名曰藤桥。明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北大龙峒,在淡水河与基隆河会合处之南。本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大浪泵社。清嘉庆七年(1802)改称大隆同。同治间又改大龙峒。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明天启六年(1626),“西人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