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

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九十里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建于西夏时期。两塔东西对峙,相距80米,均为砖砌空心八角檐式塔,高40余米。东塔十三层,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影塑两个彩绘兽面,兽面之间彩绘日、月、云图案,造型瘦削。西塔十四层,外形比东塔粗壮,自二层以上各层每面正中有浅佛龛,龛内有影塑彩绘罗汉像和护法神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北贺兰山拜寺口内,与贺兰县交界处。两塔东西相对,相距100余米。东塔砖筑八角十三层,高约34米。塔身作密檐式,除第一层较高外,第二层以上檐与檐之间的高度骤然缩短,第十三层之上,置上仰莲瓣形刹座,上承托相轮。檐下每面有两个砖雕兽面,怒目圆睁,十分威猛。塔室为圆形,向南一面辟券门。塔内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原有木梯可以攀登。西塔砖筑十三层,外形和高度与东塔相似,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塔身檐下每面正中有一浅龛,龛内塑一佛像,或坐或站,形态各异。龛左右饰以兽头,口含串珠。每层塔棱转折处,塑有佛像一尊,使塔壁面充满神秘庄严色彩。两塔之间,原建有佛寺,已废,塔和寺始建年代未见记载,但公元16世纪的宁夏地方志中引有安塞王朱秩炅的诗句:“文殊有殿存遗址,拜寺无僧话旧游。”1986年维修时于天宫中发现了绢画等文物,证实塔和寺始建于西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盐井关

    元建,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白沙河注入岷江处东岸。《元史· 河渠志》: 至元元年(1264) 修都江堰,“盐井关限其西北,水西关据其西南”。

  • 益宁郡

    南齐永明五年 (487) 析平乐郡益宁县置,属宁州。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辖境约当今云南昆明市西山区。隋废。

  • 伊克苏站

    又作意气松、伊奇松站。清置,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意气松。《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条下:“(图依屯站)过此八十里有伊克苏小站。”

  • 邑梅河

    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梅江河。清光绪《秀山县志》卷1:太阳山在“县西一百三十里。邑梅水出焉,东南流五十里屈废邑梅司北”。《清史稿·地理志》 秀山县:“邑梅河在东南,有红河溪会嘉塘河东北流注之

  • 驺县

    本邹县,汉改邹为驺,属鲁国。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三国魏复改邹县。古县名。驺,又作邹。本春秋邾国地。秦置县,治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因境有驺山,故名。属薛郡。汉、晋属鲁国。南朝宋及北魏、东魏属

  • 通江埠

    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南通江乡。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黑龙江望奎县: “县属通江埠,距县市四十五里,兰西一百里,在呼兰河右岸。”

  • 岐亭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西陵峡口。《隋书·杨素传》:大举伐陈,“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正据江峡”。《方舆纪要》卷78夷陵州:岐亭“在西陵峡口”。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西陵峡口。隋开皇八年(588年)大举伐陈

  • 耐笼城

    即今云南牟定县治。唐蒙氏时,遣爨蛮酋居之,筑城曰耐笼。

  • 八里郎

    一作巴里郎。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清《西藏图考》卷3:巴里郎“一作八里郎”。

  • 石乡侯国

    西汉置,属北海郡。当在今山东东境。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