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城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陈书·周文育传》: 陈初,“萧孜、余孝顷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即此。《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奉新县,“ 《职方乘》 云,初,高帝平定海内,以项籍起江东,恶其强盛,分徙吴之大族置之他郡,迁涂山氏于此,因号新吴”。东汉灵帝中平中于此置新吴县。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陈书·周文育传》: 陈初,“萧孜、余孝顷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即此。《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奉新县,“ 《职方乘》 云,初,高帝平定海内,以项籍起江东,恶其强盛,分徙吴之大族置之他郡,迁涂山氏于此,因号新吴”。东汉灵帝中平中于此置新吴县。
即今云南泸水县东南五十二里老窝白族乡。清乾隆时设土千总驻守。该地四面环山,地形如窝,故名。
明洪武初改顺兴驿置,属顺昌县。在今福建顺昌县。
①即今湖南衡山县西北七十四里白果镇。1923年中共湘区党组织派刘东轩、谢怀德等到白果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岳北农工会”,为湖南最早成立的农会组织。②即今湖南祁阳县南一百里白果市。1929年阳明县治所设此
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金沙傈僳族乡。民国 《西昌县志》 卷1: 铁匠房在 “治南一百六十里”。
①西汉置,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任县西。《汉书·王子侯表三下》:神爵三年(前99),封平顷王子明为广乡孝侯。东汉废。②北魏置,属固道郡。治所即今甘肃两当县。隋废。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北省任县西
在今湖北安陆市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安)审晖又败唐兵于云梦泽中,虏(李)承裕及其众。唐将张建崇据云梦桥拒战,审晖乃还”。
在今福建安溪县北。《清一统志·泉州府》:妙峰寺“在安溪县北翠屏山麓。明里人李先春建。本朝(清)大学士李光地读书于此”。
即今福建邵武市北富屯溪。《方舆纪要》 卷98邵武府邵武县: 紫云溪 “在府城北。源出光泽县之西北二溪,合流入境,会诸溪水东下经城北,其流益大。又东南至顺昌县之富屯,下流入顺阳溪,俗名大溪”。
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笕桥镇。清翟灏 《艮山杂志》 卷2: “茧桥一作笕桥,在城东北十里。” 光绪 《杭州府志》 卷81: “乡之男妇,皆治棉布,多出笕桥。”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东北部。面积18平方千米。
①北魏孝昌中,为襄州期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舞钢市西。东魏改为临舞县。②北魏天安元年(466)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正光中废。东魏兴和二年(540)复置,属广州定陵郡。后废。古县名。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