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息县

新息县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河南息县。《汉书·地理志》 新息县注引孟康曰: “故息国,其后徙东,故加新云。” 魏晋为汝南郡治。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 南新息县治所即原新息县,先后为汝南郡、西豫州、淮州治。北新息县治在今新息县东。北齐废北新息县入南新息县,复名新息县,为东豫州治。北周及隋初为息州治。大业初为汝南郡治。唐属蔡州。金为息州治。蒙古至元三年 (1266) 废入息州。

②南朝梁置,属汝阳、弋阳二郡。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南。北齐废。


古县名。(1)本春秋息国。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息县。属汝南郡。晋为汝南郡治所。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南新息县治原新息县,先后为汝南郡及东、西豫州、淮州治所;北新息县治今河南省息县东,北齐并入南新息县,复名新息县。为东豫州治。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入息州。(2)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阜南县南,属汝南郡。北齐时废。


猜你喜欢

  • 水南渡

    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水南渡乡。清置巡司于此。

  • 浈阳峡

    一名皋石山。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艺文类聚》 卷6引王韶之 《始兴记》: “梁、鲜二水口下流有浈阳峡,长二十余里。山岭纡郁,丛流曲勃。” 《水经· 溱水注》: “溱水又西南,历皋口、太尉二山之间,

  • 黄杨砦

    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岩前镇。《方舆纪要》卷97永安县: 黄杨砦 “在县北黄杨岩下。旧名岩前砦,宋嘉定十七年,以其地险远,置砦守御。绍定四年,增兵戍守。元至元中,设巡司。明朝洪武初,改为黄杨砦巡司。十四年废

  • 清江浦镇

    即今江苏淮阴市。明中叶后清江浦运口常为黄河所淤,不通舟楫。成化年间于清江闸置两坝,运船由此车盘过坝入河,清江闸南岸渐成集镇。清康熙时河道总督驻此,雍正七年 (1729) 又为南河总督驻所。乾隆时移清河

  • 临蒸县

    即临烝县。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南齐书·州郡志》 作临蒸县。

  • 三余

    余暨(今浙江萧山市)、余姚、余杭三县,古人习称三余。《水经·渐江水注》:“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2谓“三余”为余干(今江西余干县)、余姚、余杭。《方舆纪要》卷

  • 久越得犍国

    一作鞠和衍那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步师城(今塔吉克斯坦西南库巴的安)。龙朔元年(661)置王庭州都督府于此。

  • 粟川州

    即象川州。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

  • 大港口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北大港口。明初置巡司于此。后移今丰城市东北小港口(小港镇)。

  • 静慰郡

    南朝梁置,属静州。治所在龙平县 (今广西昭平县)。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北部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龙平(今广西昭平县)。辖境相当今昭平县一带。属静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