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竹市

新竹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1949年裁入新竹县。1982年复置新竹市。


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西濒台湾海峡。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8.4万,多为闽、粤两省移民后裔。市政府驻民族路。原为新竹县辖市,1982年7月升省辖市。市境大部为平原,东南部有丘陵。头前溪、客雅溪、盐港溪分别流经北部、中部和南部,西注台湾海峡。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市郊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稻、甘薯、蔬菜等。特产米粉、贡丸、高丽饼等。沿海有渔业。养牛业发达。工业有化学、纺织、食品和机械制造等。市中心迎曦门为台湾传统建筑,北门外北廓园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所建,可略窥旧城风貌。设有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引进推广外国新技术的科学园区以及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和体育场、图书馆等,素有“文化城”之称。纵贯铁路、1号省道、15号省道经市区,高速公路过市东郊及南郊。名胜古迹有关帝庙、苏氏节孝坊、郑氏家庙、孔子庙和中山公园、南寮海岸、十八尖山、青草湖等。


猜你喜欢

  • 十三刺史部

    汉元封五年(前106),除京师附近七郡外,分境内为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与交趾、朔方十三区,各置刺史一人,称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亦称“十三州”。至征(

  • 黄嵬

    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五十五里。《宋史·沈括传》: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帝遣括往聘。……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

  • 英罗县

    北宋置,为羁縻智州治。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元废。

  • 水吉县

    1940年6月由建瓯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因县治在水吉镇,故名。1956年7月撤销,裁入建阳、建瓯、浦城三县。旧县名。1940年由建瓯县析置,治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

  • 甲仗楼

    在今江苏扬州市城西。明曹学佺《名胜志》:“新城有晋甲仗楼,谢安建。”唐张籍有诗。

  • 沧源设治局

    1937年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七十三里岩帅。《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名志》:“取其来源于澜沧之意,故名沧源。”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治勐董。1945年又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东

  • 溧阳路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二十七年 (1290) 降为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溧阳府置,治今江苏省溧阳市,属江浙行省。二十七年降为县。

  • 东方县

    1933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黎川、光泽(闽)、邵武(闽)三县析置,驻上观(今福建光泽县西南上观)。1934年废。旧县名。(1)中央苏区闽赣省设。1933年由黎川、光泽、邵武三县析置(黎川县今属江西省

  • 陕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陕州置,治所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及山西省芮城、平陆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陕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陕州置,治

  • 西曲城县

    北魏皇兴中改曲城县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招远市西西曲成。北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