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国
西晋咸宁二年 (276) 改新都郡置,封司马该为新都王。治所在雒县 (今四川广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什邡、新都、金堂、德阳、绵竹等市县地。太康六年 (285) 复为新都郡。
西晋咸宁二年 (276) 改新都郡置,封司马该为新都王。治所在雒县 (今四川广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什邡、新都、金堂、德阳、绵竹等市县地。太康六年 (285) 复为新都郡。
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南石坝镇。旧属盱眙县。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3:石坝集在“西南九十五里”。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沧州置,治所在清池县 (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静海县和河北青县、泊头市以东,东光县及山东宁津、乐陵、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 复改为沧州
又名椒陂。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北焦坡集一带。《水经· 淮水注》: “ (润水) 又东,积而为陂水,东注焦陵陂。”
又名金陵津。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唐张祜《题金陵渡》 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 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边。唐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即今浙江衢县东北四十里杜泽镇。清于此有汛。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北部。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口 7900。唐贤相杜如晦后代居此,初名杜宅,后易名杜泽。1945年置镇,1957年改为乡,
又名景亳、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北。相传商汤曾都此。《尚书·伊训》: “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 《水经· 汳水注》: “汳水又东径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亳,疑即蒙亳也。所谓景薄,为北亳矣。” 《史记·
东魏改北新安郡置,属谯州。治所在蒙县(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旧城)。辖境相当今安徽利辛县地。北齐废为蒙县,后又置郡。隋开皇初废。南朝梁武帝置,治蒙县(今安徽蒙城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县一带。
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地区或宁夏南境。东汉废。
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元和志》卷31犍为县:沉犀故城“在县东南三里”。《方舆纪要》卷72犍为县:沉犀城,“《志》云:后周保定初置沉犀郡治此,隋开皇初废。或曰即故犍为县故治”。
即今河北涿州市西桃园街道办事处。民国《涿县志》 卷1: 张桓侯故里在 “县西南里许桃庄,为汉张桓侯故里。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