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122思南府: 暖塘 “至冬尤暖,秋分后,鱼皆聚焉”。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南。元《至顺镇江志》卷7:论山“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八也。……神仙所居”。
即蒲亭县。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十五里。《舆地纪胜》 作“蒲停”。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乔口镇。《水经·湘水注》: “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杨守敬《水经注疏》 疑 “高口戍” 即 “乔口戍” 之讹。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江口鼓楼山。明置巡司于此。在今福建省莆田县东。明初置巡检司于此,属兴化府。清废。
即文渊县。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北同登县。《清史稿·越南》:光绪十一年(1885),冯子材大败法国侵略军于镇南关,随即“率兵攻文渊,法军弃城走。诸军三路攻谅山”。
即今河南信阳县西北七十四里平昌关乡。《清一统志·汝宁府二》:平昌关“俗讹为平常关。设有州同驻此”。民国时于此设县佐。
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国胜乡(大毕箐)。清光绪《盐源县志》卷2:大碧箐场“距县三百里”。旧产铜矿。
明置,属广宁中左千户所。治所即今辽宁凌海市。《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松山堡”条下:大凌河堡“在卫东四十里。以近大凌河而名。宣德三年亦置中左千户所于此”。后金天聪五年(1631)清太宗皇太极屡统兵
在唐东都城北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中。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载:写口渠“渠自宣仁门南,枝分泄城渠,南流与皇城中渠合,循城南流,至立德坊之西南隅,绕其坊,屈而东流入漕渠之西,有司农官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