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纛山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旗纛山 “在司东南二十里。状若旌旗”。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旗纛山 “在司东南二十里。状若旌旗”。
在今浙江缙云县治(五云镇)。《方舆胜览》卷9处州:吏隐山“在州东北五十里。山南有唐李阳冰为缙云令秩满退居于此为洼樽,瀑布飞泉,洒落三百余尺。上有四井,周回四丈,因名吏隐山。留题篆刻,至今人宝之”。
北宋置,属公安县。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清置巡司于此。
①一作缪国。西周封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 文公五年(前622),“冬,楚公子燮灭蓼”。即此。②亦称。 春秋国名。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左
在今河南唐河县西。《汉书·召信臣传》:召信臣为南阳太守,“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方舆纪要》卷51唐县:召渠“宋嘉祐二年,唐州守赵尚宽
即今浙江鄞县东北梅墟镇。清光绪 《鄞县志》 卷2 《市镇》: 梅墟 “距城三十里”。集镇名。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北部、甬江南岸。属邱隘镇。人口 6500。 东汉初,寿春梅福挂冠东游曾寓此,率众筑塘堵
1913年废曲靖府,改附郭南宁县置,以府名为县名。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曲靖市。1916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与沾益县合并建曲靖市。旧县名。1913年置,治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城关镇。1962
秦置,属太原郡。治所即今山西榆次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废。景明元年 (500) 复置榆次县。北齐废,移中都县治此。隋开皇十年 (590)改中都县为榆次县,属并州。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
简称上渣坝司。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上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上渣坝卓尼土百户。
玉树土司之蒙古尔津、永夏、竹节三族的合称。同牧于青海称多县鸦砻江上游咱曲流域。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上:“蒙古尔津族、永夏族、竹节族,同牧咱(扎)曲河流域,统称加迭喀桑(译言三族人民合驻之意)。又
在今青海尖扎县西北境黄河南岸。《后汉书·西羌传》: 永元年间,“校尉邓训遣兵击迷唐,迷唐去大、小榆谷,徙居颇岩谷。…… (聂尚) 乃遣驿使招呼迷唐,使还居大小榆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