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昆 (崑) 山

昆 (崑) 山

①又名小昆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 西北二十三里。《舆地纪胜》 卷3嘉兴府:昆山 “在华亭县西二十三里。《吴地记》 云: 昆山,陆氏之祖葬此。因生机、云,皆负辞学,时人以玉出昆岗,因而名焉”。南朝梁时设昆山县于其北。唐天宝中置华亭县。昆山县移治西北马鞍山下,后马鞍山习称昆山,此山遂名小昆山。

②即今江苏昆山市城西北隅之马鞍山。《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昆山县: 昆山 “山本名马鞍山,唐天宝中移县治于山之阳,因改曰昆山”。

③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昆山乡。《方舆纪要》 卷26无为州: “昆山亦在州西南百二十里,有东、西二山,皆产矾。其下有清水潭。”

④即矾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四十里矾山镇南。《宋史· 地理志》 庐江县: “有昆山矾场。”

⑤在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洪阳镇。《方舆纪要》 卷103普宁县: 昆山 “在县治 (今洪阳镇) 东。《清一统志·潮州府》: 昆山 “在普宁县 (今洪阳镇) 东半里。林木丛蔚,多巨石”。

⑥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清一统志·肇庆府》:昆山 “在鹤山县 (治今鹤山市西南鹤城) 北四里。为数县雄镇,与仑山并峙,人合呼之为昆仑山。昆山高千仞,至其上,则南海顺德、新会、高明、新兴、开平四面山川皆见。仑山在县治正西。《舆地纪胜》: 昆山上有天井,仑山上有白龙池”。

⑦即今新疆与西藏间之昆仑山。《史记·赵世家》: “昆山之玉不出。” 指此。


猜你喜欢

  • 达濠山

    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清一统志·潮州府》:达濠山“在潮阳县东三十五里海中,周数十里,有堡”。清康熙初于此置达濠营,设副将驻守,后改守备驻防。

  • 平马墟

    即今广西田东县。清光绪五年(1879)移恩隆县于此。

  • 贤豆

    古印度的别译。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2: “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 桂阳府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桂阳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洪武九年(1376) 改为桂阳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桂阳路为府,治平阳县(今湖南桂阳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境

  • 木门寨

    北宋置,属观州。在今广西南丹县东。

  • 色尔蚌喀喇山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清一统志·鄂尔多斯》:色尔蚌喀喇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四十里”。

  • 碣石馆

    即碣石宫。战国燕筑,在今北京城西南。唐陈子昂 《燕昭王》 诗: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 盘沟村

    即今山东郓城县。《金史· 地理志》济州郓城县: “大定六年五月徙治盘沟村以避河决。”即今山东省郓城县。金大定六年(1166年)为避河患,迁郓城县治此。

  • 清冷之渊

    一名清冷泉。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北丰山下。《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十一经》: “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冷之渊。” 张衡 《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冷之渊。” 唐李白有 《游南阳清冷泉》诗。

  • 都历 (歷) 山

    即今四川万县市北三里文笔山。《舆地纪胜》 卷177万州: 都历山 “在郡北。一峰突出众山之上,峛崺为平阜,气象融结,盖郡之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