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丰 (豐) 县
东晋安帝时以关陇流民置,属始康郡。寄治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西魏废。
东晋安帝时以关陇流民置,属始康郡。寄治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西魏废。
春秋楚地,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竹山县境。一说在今丹江口市境。《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子越自石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吐京县置,属隰州。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大业三年(607)属龙泉郡。唐属隰州。《元和志》卷12石楼县:“因县东石楼山为名。”明万历四十年(1612)改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黄河北岸。《后汉书·马武传》:显宗初, 马武击羌人,“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即此。
唐为忽汗河。金为活罗海川。元为胡里改江。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明《寰宇通志》 卷116: 忽儿海河 “在开原城东北千里。源出潭州城东诸山,北流入松花江”。清作瑚尔喀河。
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大通河畔。《水经·河水注》: 浩亹河 “东南径西平之鲜谷塞尉故城”。即此。
在今广东龙川县东。《清一统志 · 惠州府》: 玳瑁山 “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接嘉应州长乐县界。石多黑点,状如玳瑁”。在福建省西南部。北起紫云洞山,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50千米。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降蒙化路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明初迁治今县城。正统十三年 (1448) 升为府。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降蒙化路置,治所即今云南省巍山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南忠信河。《清一统志·惠州府》: 忠信水 “在连平州东三十里。源出九连山,南流经忠信司前,由夹江抵河源县界入新丰江”。
①即横山。又名踞湖山、荐福山、五坞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民国《吴县志》卷19:横山“上有七墩,俗称七子山”。又引康熙《志》云:“山之岭九,九岭各有墩,中空为藏军处。”②在今山东海阳县西南。《寰宇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六里苏撒坡。清设束色堡汛。“束色堡”彝语意为白彝土司居住的地方。即“束塞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