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兴县

晋兴县

①即兴晋县。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讹为晋兴县。

②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为晋兴郡治。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北魏废。《水经·河水注》: 湟水 “又东南径小晋兴城北,故都尉治。阚骃曰: 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清一统志·西宁府二》: 晋兴废县 “小晋兴城盖即晋兴郡治之晋兴县。其曰小晋兴者,犹沛郡之沛县为小沛也”。

③东晋大兴元年 (318) 置,为晋兴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南二里郁江南岸亭子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宣化县。

④东晋孝帝时置,属遂宁郡。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北玉溪镇西青石坝。南齐属东遂宁郡。西魏改为始兴县。

⑤东晋侨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西魏废入益昌县。

⑥南朝宋置,属巴渠郡。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达县或宣汉县境。齐以后废。

⑦南朝宋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北境。齐废。

⑧隋开皇十一年 (591) 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大业初属桂阳郡。唐贞观八年(634) 废。

⑨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南晋州。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县南三十里。贞观八年 (634) 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改为乐昌县。


古县名。(1)西晋置,治今江西省贵溪市。属鄱阳郡。后废。(2)西晋元康初分余汗县置,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晋兴乡。属江州。永嘉七年(313年)改名兴安县。(3)东晋大兴元年(31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邕江南岸。为晋兴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宣化县。(4)东晋置,治今重庆市潼南县北。属巴郡,后属遂宁郡。西魏时改始兴县。(5)东晋置,治今四川省安县东北。属巴西郡。西魏时废入益昌县。(6)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治今湖南省资兴市南。属桂阳郡。唐贞观八年(634年)废。(7)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南。属南晋州,后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改乐昌县。


猜你喜欢

  • 伏牛山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魏书·地形志》:刈陵县有伏牛山。唐景云三年(712)黄龙见于此。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3“铜鞮山”条下:伏牛山“山有龙泉,漳河源出焉”。《清一统志·沁州

  • 福唐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万安县置,属长乐郡。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乾元元年 (758) 属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改为永昌县,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名福唐县。长兴四年 (933) 改名

  • 洛容驿

    明置,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东。《方舆纪要》 卷109洛容县: 洛容驿 “在县东”。

  • 深渡河

    即香溪之东源。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兴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宜昌府》: 深渡河“在兴山县北。西南流入南阳河”。

  • 归绥县

    1914年改归化县置,属绥远特别区,为归绥道治。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隅旧城。1928年为绥远省会。 日占期间改为厚和特别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归绥市。1954年撤销,并入呼和浩特市和土默特

  • 伦珠宗

    即伦朱卜宗。在今西藏林周县。清《西藏图考》卷1《西招原图》图九作“伦珠宗”。

  • 梧桐川

    即今浙江龙泉市北大贵溪。《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 梧桐川 “在县东十五里。自梧桐口引流而西南,下流入于大溪”。

  • 崇武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崇武镇。清有把总驻此。又见清 《海国闻见录》 上卷 《天下沿海形势录》。

  • 随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湖北随州市。西晋属义阳国,寻为随国治。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改为随阳县,为随阳郡治。南齐复改为随县,为随郡治。西魏为随州治。隋为汉东郡治。唐复为随州治。明洪武二年 (13

  • 大愚山

    在今江西高安县城东南隅。《舆地纪胜》卷27瑞州:大愚山,“《新志》云,在州东行春门外。有真如寺。庆元中,太府寺丞吕祖俭上书忤权臣,安置本州寓寺中,因号大愚叟。又《冷斋夜话》云,余还自宋崖馆于高安大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