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祠

晋祠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五十里悬瓮山下。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水经·晋水注》:“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北齐天统五年 (569) 改为大崇皇寺,唐贞观间仍名晋祠。有圣母殿、唐叔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以及周柏、唐槐、难老泉等名胜古迹。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有圣母像及四十二尊宋代泥塑彩装侍女像。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据郦道元《水经注》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元和郡县志》:“晋祠,一名王祠,周唐叔虞祠也。”主殿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顶,内部结构用减柱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除圣母像外,还保存有42尊泥塑彩装侍女像,为古代优秀雕塑遗产。还有唐叔虞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祠内晋水主要源头难老泉,老枝纵横、繁茂苍郁的周柏、隋槐以及宋塑侍女像并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 祠 圣 母 殿


猜你喜欢

  • 浮桥河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源出市西北分水岭,东南流注于举水。《清 一统志·黄州府一》 以浮桥河为 《水经注》 之倒水。

  • 土谢图汗部

    又作图什业图汗部。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之一,称喀尔喀北路,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明后期,喀尔喀蒙古左翼长阿巴岱崇黄教,为众所服,称汗,至其孙衮布始号土谢图汗。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子察珲多尔

  • 青城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析太湖县置,属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上格城。七年 (624) 废入荆阳县。②唐开元十八年 (730) 改清城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徐渡乡杜家墩子。以青城山

  • 马巷厅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置,属泉州府。治所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马巷镇。1912年废。旧厅名。清末置,治马家巷(今福建厦门市同安区东南马巷镇)。1912年废厅,裁入同安县。

  • 太史河

    古九河之一。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北、泊头市之南。《尚书·禹贡》 疏:“太史,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太史。……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元于钦《齐乘》卷2:“逾漳而南,清、沧二州之间,有古河堤岸数重,地皆沮

  • 无为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分巢县无为镇置无为军, 熙宁三年(1070)置无为县,为军治。治所即今安徽无为县。辖境相当今安徽无为、庐江、巢湖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无为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 蓝口聚

    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续汉书·郡国志》 南郡编县: “有蓝口聚。” 同书 《王常传》: 常“与成丹、张印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南朝宋元嘉六年 (429) 置莲勺县于此。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东汉

  • 泥汊河镇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南二十八里泥汊镇。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又称泥汊口。即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泥汊镇。为滨江要地,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 金泽镇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金泽镇。元时设淀山巡司于此。明初移于镇西之安庄。在上海市青浦区西南部。面积25.3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金泽,人口 4000。古名白苧里,后以《江南通志》有“穑人获泽

  • 柴河堡

    明置,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柴河堡乡。明《全辽志》 卷2: 中固城有柴河堡。民国 《奉天通志》卷74开原县: “柴河自清原境西北流径柴河村南,村为明柴河堡故址。”即“柴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