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宏岛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鸿麻岛南17海里。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我国渔民向称秤钩。1935年公布名称为辛科威岛。1947年改名景宏岛,以纪念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而命名。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鸿麻岛南17海里。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我国渔民向称秤钩。1935年公布名称为辛科威岛。1947年改名景宏岛,以纪念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而命名。
明置水驿,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77万州: “州东四十里有周溪。” 《方舆纪要》 卷69万县 “集贤驿” 条引 《舆程记》: “(集贤驿) 又六十里即周溪驿。”
在今广东阳春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石窟岩“在县西北百三十里。有上、下二岩,上岩轩敞,陆路可抿雷廉。下岩从水中出,可通小舟,石壁奇绝”。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北六十里。后改为关。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北。后废。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一说在今曲阜市北。《春秋》:庄公十年(前684),“公败齐师于长勺”。即此。据《左传·定公四年》 载:周武王时,“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治布让。《清一统志·西藏》 阿里诸城:布拉木达克喇城“在布拉木之地。距剌萨西南二千五百余里。其所属有喀尔多木(嘎尔登)、日底二城”。又作补仁、补人、布朗达克喀尔。清康熙间置,在今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渑池县置,为渑池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属河南郡。北周大象中改属同轨郡。隋开皇初复为渑池县。②东魏兴和中侨置,为渑池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卫辉
战国秦邑,即今甘肃庆阳县。《汉书·西羌传》: 秦惠王时,“伐义渠,取郁郅”。即此。西汉置为郁郅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甘肃省庆阳市。《后汉书·西羌传》:“秦伐义渠,取郁郅”,即此。西汉置为郁郅县。
明正统四年 (1439) 筑,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枣园乡。嘉靖十八年 (1539) 改属西路广武营。清乾隆三年 (1738) 城圯,八年复建,设把总。村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部、黄河
亦作三真铺。明置,即今四川万县市西三正镇。清以后裁。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 卷2: 铁线桥 “二桥俱在茅港尾保”。乾隆间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 有 “铁线桥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