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剌夷国
即木乃奚。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元史·太祖纪》:十七年(1222)春,拖雷“还经木剌夷国,大掠之”。
即木乃奚。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元史·太祖纪》:十七年(1222)春,拖雷“还经木剌夷国,大掠之”。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水经·洞过水注》 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九年(前361),“与邯郸榆次、阳邑”,即此。汉置阳邑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古本竹书纪年》:周显王八年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方舆纪要》卷77钟祥县:龙池泉“在府东三十里。溉田百顷”。
即今湖南新宁县东北六十八里靖位乡。明置靖位巡司。
即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里万善村。唐为万善城。《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三年(843),“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以本军屯万善”。北宋设万善镇。(1)古镇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唐会昌三年(843年)刘祯反,河阳节
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下菰城。《寰宇记》卷94引 《吴兴记》: “春申君黄歇于吴墟西南立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秦灭楚,改为乌程县。东晋义熙元年 (405) 移治今湖州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
即隞。一作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古敖山上。《诗经·小雅·车攻》: “搏兽于敖。” 《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径敖山北,《诗》 所谓 ‘薄狩于敖’ 者也。其山上有城。”即“隞”。
即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以其旗色尚白故名。都城在今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新唐书·西域传》:“或曰大食族中有孤列种,世酋长,号白衣大食。种有二姓, 一曰盆尼末换,二曰奚深。有摩诃末者,勇而智,众立为王,
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春秋时为鄢国都。楚灭以为邑。昭王徙都于此。在湖北省宜城市东南郑集高岗之上。北溯襄阳,南望荆州,西距蛮河10千米,东离汉江6千米。为春秋时期楚昭王避吴难迁都之处。春秋时可能为鄢
即今江西泰和县南珠林江。《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云亭江“在泰和县南。一名缯水”。《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云亭江“源出赣州兴国县界,有二源, 自梁口西北流一百里至县境沙村合流,又自县南株林口入赣”。
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彰加乡。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3仁寿县:张家场“在县南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