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答里山卫
又作木塔里山卫。明永乐四年(1406)置,为羁縻卫所,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北公主陵附近。其地有明古城,曾出土“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铜印一方。
又作木塔里山卫。明永乐四年(1406)置,为羁縻卫所,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北公主陵附近。其地有明古城,曾出土“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铜印一方。
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九十里小东镇。清末属镇安县。《清史稿·地理志》 新民府镇安县:“小三家子县丞,光绪三十二年置。三十四年,其地设奉天官牧场。”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盛桥镇。清道光《安徽通志》 卷28庐江县: 盛家桥镇在 “县东北五十里”。
亦名温润峒。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宋史·蛮夷传》: 嘉祐二年 (1057),雷火洞主侬宗旦内属,“又补其子知温闷峒日新为三班奉职”。即“温润寨”。
①又名陈阜镇、善因镇。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靖江县: “斜桥镇在城东二十五里。亦即善因镇。”②民国初置,属海宁县。即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二十六里斜桥镇。(1)在
俗名东大寺。创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东关大街东北角(洛阳市第一高中所在地)。该寺是福王朱常洵为其生母郑贵妃建的。取名“迎恩”,是富王借庇于佛,称其母“心之善可因也;心可因,故恩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常林县(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六年 (623) 改为绣州。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华池县 (今甘肃华池县东南华池)。贞观元年 (627) 废。③唐贞观
1933年11月由中华共和国 (福建人民政府) 置,省会在福州市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福清、平潭、永泰、闽清、古田、屏南、寿宁等县市以北、以东地。1934年1月废。
亦作青泥河。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之清河。《陈书·章昭达传》: 南朝陈太建二年 (570),“萧岿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乘轻舟袭之,焚其舟舰”。又 《宋史·张顺传》: “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
又名黄沙桥铺。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南黄沙镇。清时设汛。
一名新店。即今湖北大悟县北三十六里大新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 同治三年(1864)四月,太平军“由应山大新店、双桥镇,驰奔广水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