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阿达克池。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北罕贝庙乡境。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7:“秃河土名葫芦古尔河。有二源……俱西北流而合,又西北二百里经乌朱穆秦右翼境,北流潴为阿达可池。”
①北宋置,属福津县。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十里坪定乡先锋村。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在今贵州都匀市北。《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平定关在“府北二十五里。其南有平定桥”。(1)在今甘肃省舟曲县西
即今安徽阜南县东北三塔集镇。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三塔集在“西南乡三十五里”。
西藏古代族部名。古译称为羊 (扬) 同,分大羊同、小羊同二部,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小羊同在今阿里地区南部扎达、普兰等县境。藏文史籍 《敦煌吐蕃文书》载: 在象雄地区,其
在今广西北海市南大海中之涠洲岛。《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螺冈山” 条内: “县西南二百里海中有涠洲山,中有三池。旧产珠。《志》 云:山团围皆海,周七十余里,内有八村,人多田少,皆以产珠为生。一
①战国秦置,为汉中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之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即此。据《水经·沔水注》: “ 《耆旧传》 云,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
一作倍阳宫。秦惠文王时建,在今陕西户县西南二十三里。《汉书·宣帝纪》: 甘露二年 (前52),“冬十二月,行幸萯阳宫,属玉观”。又 《东方朔传》: 武帝微行数出,“长杨、五柞、倍阳、宣曲尤幸”。颜师古
清康熙三年 (1664) 置,属奉天府。治所即今辽宁盖州市。民国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65年改名盖县。1992年改设盖州市。古旧县名。清康熙三年(1664年)由盖州卫改置,治今辽宁省
又名龙山。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八里。《清一统志·泰安府一》:龙山“《旧志》:一名金螺山,亦曰白佛山”。山南有石窟造像。共三窟:隋窟在中,称“大佛洞”,正中圆雕释迦结跏趺坐像,高4.7米,斜披袈裟,赤足,作
①西周封国,姬姓。都城在今河南郑州市。《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 “封叔鲜于管”。即此。②春秋战国为邑。相继属郑、韩、魏。在今河南郑州市。《左传》: 宣公十二年 (前 597),楚围郑,晋救郑,攻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