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明史·地理志》 石泉县:“西北有上雄关。”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清一统志·温州府》:左源山“在乐清县东北三十五里。群峰环绕,中有田二千余亩,民居悉藏谷中。山有四景, 曰梅溪、莼湖、左岭、小雁荡”。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元和志》 卷21复州: “取州界复池湖为名也。”
①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治所在蒲子城(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孝义、灵石、蒲县、乡宁、岚县、五寨等县以西地。孝昌时移治西河县(今山西汾阳县)。北齐改南朔州。唐武德三年(620)又以浩州
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嘉林县境。《明史·张辅传》: 永乐四年 (1406) 征安南,“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沐) 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北之西河。《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黄源水 “源出涌水,东流入临桂县界,名黄源水,永福县界名常宁水,合白石流”。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南。《战国策·齐六》: “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战国策·齐策》:“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即此。西汉置博昌县
①指黄河的一段。《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指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向的黄河;因这段黄河在夏、商及山东诸国都城之西,故有此名。《史记·卫将军列传》:“
即今湖南永州市西南一百余里黄花岭,与广西全州县接界。《清一统志·永州府一》: 黄华岭“湘水绕其足。下有小溪,流至东安石期市入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