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杜陵县

杜陵县

①西汉元康元年(前65)改杜县置,属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因在杜县之东,并修有宣帝陵,故名。三国魏改为杜县。

②南朝梁置,为杜陵郡治。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杜原县。唐武德五年(622)复为杜陵县, 属恩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废入阳江县。


古县名。(1)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改杜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因宣帝筑陵(杜陵)于东原上,故名。属京兆尹。三国魏复改名杜县。(2)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西。为杜陵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杜原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名杜陵县,属高州,后属思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废。


猜你喜欢

  • 兀者稳勉赤千户所

    明永乐三年(1405)置,在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后废。

  • 武陟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修武县置,属怀州。治所在武德故城 (今河南武陟县东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殷州。治所在今武陟县西南二里。贞观元年 (627) 属怀州。元属怀庆路。明

  • 赵都军城

    北魏置,即今河北河间市。太和十一年(487) 置瀛州于此。北魏置,即今河北省河间市。太和十一年(487年)置瀛州于此。

  • ?水

    又作傥水。 在今陕西洋县北。 《水经·沔水注》: 洛谷水 “南流, 右则��水注之。 水发西溪, 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出,际其城西,南注汉水”。《魏书·地形志》: 龙亭县

  • 台南府

    清光绪十三年(1887)改台湾府置,属台湾省。治所在安平县(今台湾省台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台南、高雄、嘉义等市县和澎湖列岛。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府废。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台

  • 九龙江

    ①一名龙溪。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北,为闽南最大的河流。北源九鹏溪(新桥河)和西源雁石溪在漳平市汇合后称九龙溪,东南流,经华安、长泰二县,至龙海市东入厦门湾,长258公里。《舆地纪胜》卷131漳州《景物下》

  • 迎春桥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双流县:迎春桥,“《县志》:在县东二里。省南冲衢。北源新开河,南合杨柳河。乾隆七年重修”。

  • 涅水

    ①即今河南镇平县西、邓县东赵河。《资治通鉴》: 东晋咸和七年 (332),后赵郭敬南掠江西,陶斌、桓宣等 “乘虚攻樊城,悉俘其众。敬旋救樊,宣与战于涅水,破之”。即此。②在今山西武乡县西。源出护甲山,

  • 大沙墟

    即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大沙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四会县有大沙墟。

  • 青泥渡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青泥镇。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6临川县: “青泥渡东岸有义渡��。” 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东南青泥渡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