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镇
在今安徽来安县东。《方舆纪要》卷29来安县:来安镇“在县东三十里。旧置镇于此,今废”。
在今安徽来安县东。《方舆纪要》卷29来安县:来安镇“在县东三十里。旧置镇于此,今废”。
即金渊县。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隋书·地理志》 作 “金泉县”。
又作崿岭、鄂坂、崿岅。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为洛阳东南门户。《元和志》 卷5缑氏县: “鄂岭坂,在县东南三十七里。《晋八王故事》 曰: ‘范阳王保于鄂坂。’ 后于其上置关。”
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北支。《清一统志 ·绍兴府一》 “剡山” 条下: “其南二里为之鹿胎山,县治跨其麓,宋朱子登眺其上。题曰 ‘溪山第一’。”
北宋神宗初沿袭真宗以来旧制,分境内为十八路。熙宁五年(1072)以后续有分置,至七年共为二十三路,即淮南分为东、西二路,陕西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京西分为南、北二路,河北分为东、西二路, 京东分为东、
在今云南宣威市西北,牛栏江东岸。唐代称竹子岭。唐樊绰《蛮书》卷1:“过鲁望第七程至竹子岭。岭东有暴蛮部落,岭西有卢鹿蛮部落。第六程至生蛮磨弥殿部落。此等部落, 皆东爨乌蛮也。”
明洪武十年 (1377) 改贺州置,属平乐府。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迁县治八步镇,即今贺县治。古旧县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贺州置,治今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舆地纪胜》卷163叙州:夷牢山“在宣化南山之阳。二苏有《过宜宾见夷牢乱山》诗,即今之宣化界也”。《清一统志·叙州府一》:夷牢山,“《旧志》:夷牢山在宜宾西南(北)一百四十里。夷人
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方舆纪要》 卷80龙阳县: “河池驿在县北一里。”
一作泗川郡。秦王政二十三年 (前224)置,治相县 (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秦末曾移治沛县 (今江苏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泗洪、宿迁以西,丰县、沛县以南,安徽萧县、濉溪、涡阳、利辛等县以东,淮河以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沙市镇。明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青阳县西部、九华河东岸。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 5000。镇人民政府驻五溪,人口190。因有龙溪、漂溪、舒溪、双溪、濂溪在此汇流,元代在河上建有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