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山
又名屯门山。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据 《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世传云,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因名。《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梧桐山” 条下:杯渡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下滨海,旧名屯门山,上有滴水岩及虎跑井。《纪事》 云,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乃中路也。一云南头城东南海路二百里至屯门山,唐置屯门镇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宋亦置营垒于此”。
又名屯门山。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据 《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世传云,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因名。《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梧桐山” 条下:杯渡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下滨海,旧名屯门山,上有滴水岩及虎跑井。《纪事》 云,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乃中路也。一云南头城东南海路二百里至屯门山,唐置屯门镇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宋亦置营垒于此”。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枝分,夹路南出,径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 驼高九尺,脊出太尉坊者也。” 《太平御览》 卷168引
明洪武三年(1370)改古州八万洞长官司置,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清废。元置古州八万洞长官司,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罗里乡。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为古州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
①东汉改海曲县置,属琅邪国。治所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十里,西晋废入莒县。②唐宝应元年(762)置,属庭州。治所在今新疆沙湾县东。后废。古县名。东汉改海曲县置,治今山东省日照市西。属琅邪郡。三国魏废入莒县。
①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县南部和瑞金县北部析置,驻长胜圩(今江西宁都县南长胜镇)。1934年10月废。②1933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立山场(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后迁治鼎山场(今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胶水县改置,属莱州府。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1913年改平度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胶水县置,治今山东省平度市。属莱州府,清仍旧。1913年降为县。
在今云南昆明市。《明 一统志》 卷86云南府: 圆通寺 “在螺山下盘谷间,穷幽极阻”。在云南省昆明市内圆通街圆通山南。唐代南诏时,建补陀罗寺。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延祐七年(1320年)扩建,改称
①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中。《舆地纪胜》卷26隆兴府:百花洲“在东湖之北”。《明一统志》卷49南昌府:百花洲“在东湖北。宋绍兴间张澄建亭其上,扁曰‘讲武’,以习水军”。②在今山东济南城大明湖南。《清一统志
亦称丰州亦剌真站、曳剌真站。元置,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太平庄乡白塔村。
明永乐十七年(1419)筑,属宣府左卫。在今河北怀来县(沙城)西北鸡鸣驿乡。《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鸡鸣驿堡“为镇城入京要路,正北达龙门堡,西北达赵川堡,实当两路之冲……嘉靖四十二年北部由此突犯,
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宋史·孟珙传》:南宋绍定元年(1228),珙“创平堰于枣阳。自城至军西十八里,由八叠河经渐水侧,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万顷,立十庄三辖,使军民分屯,是年收十五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