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陉岭
亦作松岍岭。在今辽宁建平县北、内蒙古老哈河东,沿河南北走向山脉。隋、唐时为奚族与契丹族游牧分界线。《新唐书·地理志》: “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其西奚,其东契丹。”
古山名。即今辽宁省建平县北、内蒙古自治区老哈河之东沿河南北走向的山脉。隋、唐时岭西为奚族,岭东为契丹,两族以此为分界线。
亦作松岍岭。在今辽宁建平县北、内蒙古老哈河东,沿河南北走向山脉。隋、唐时为奚族与契丹族游牧分界线。《新唐书·地理志》: “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其西奚,其东契丹。”
古山名。即今辽宁省建平县北、内蒙古自治区老哈河之东沿河南北走向的山脉。隋、唐时岭西为奚族,岭东为契丹,两族以此为分界线。
在今云南临沧县西南。《清一统志·顺宁府》: 梳头山 “在缅宁西南。高六十里”。
1947年11月当地解放后由陕西山阳县和湖北郧西县析置,治漫川镇(今陕西山阳县南漫川镇),后迁上津镇(今湖北郧西县西上津镇)。1948年废。旧县名。豫陕鄂解放区设。1947年由陕西省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
元置,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石耶乡(石耶场)。明洪武八年(1375)改为石耶洞长官司。
亦作秋林寨。唐置,属郪县。即今四川三台县东五十里秋林镇。《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唐乾宁二年 (895),王建将“ (王) 宗涤败 (顾) 彦晖于揪林,斩其将罗璋,遂围梓州”。北宋改置秋林镇。明于此置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飞来峰下。洞高2—3米。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10:“玉乳、射旭二洞,宛转通明,悬泉淅淅,乳溜若凝,肪然有陉可陟。”
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山头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博山县东南有山头集。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2《乡镇》作山头镇。(1)在安徽省泗县东北部。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山
唐宝应元年 (762) 为避代宗李豫讳,改宿预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同年改属徐州。北宋属淮阳军,徙治今宿迁市西南古城。金属邳州,元光二年 (1223) 废。元至元十二年 (1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广灵县西十里平城乡。《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西汉置平舒县。即“徐州(6)”。
明置,属广宁堡。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卫: 制胜堡 “在卫东二十里”。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五里,管宁故居。《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管宁,字幼安。齐相管仲之后。《清一统志·青州府二》: 管公里 “即管幼安旧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