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拔国
在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柯枝,或言即古盘盘国。宋、梁、隋、唐皆入贡。自小葛兰西北行,顺风一日夜可至。” 明永乐间,中官郑和赴西洋各国访问时,曾至此。“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因撰碑文,命勒石山上”。
在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柯枝,或言即古盘盘国。宋、梁、隋、唐皆入贡。自小葛兰西北行,顺风一日夜可至。” 明永乐间,中官郑和赴西洋各国访问时,曾至此。“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因撰碑文,命勒石山上”。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属沔阳州。治所在今湖北洪湖县(新堤镇)。三十年(1765)废入沔阳州。古县名。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析沔阳州置,治今湖北省洪湖市。三十年废入沔阳州。
亦作摆羊戎山。古名拔延山,明以后改名。即今青海化隆县北之拉鸡山。明万历《西宁卫志》:正德十四年(1519),“革咂部番镇南温古六失加侵掠洪化寺,兵备副使高显、守备杨佑率兵袭至摆羊戎山,破之”。即此。
北宋置,属铅山县。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汭口。《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汭口镇“在铅山县(治今永平镇)西北三十里。宋淳熙中设驻泊巡司,洪武十三年裁。今有汭口仓”。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固本堤” 条下: 梅家畲堤“在府 (治今临江镇) 东十五里。旧有堤,成化以后为洪水所坏,垂修垂圮,民不能田,嘉靖初悉力修筑,始不为患。崇祯十一年复决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庐州路置,为江淮行中书省治。明洪武后直属南京。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六安、庐江、无为、巢湖及湖北英山等市县间地。清属安徽省。1912年废。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涛墟之西。《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青丝井营 “在江华县南,接富川县龙窝村界。设把总戍守”。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分贵州宣慰司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程番长官司 (今贵州惠水县)。隆庆二年 (1568) 移治今贵州贵阳市,三年 (1569)改为贵阳府。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治程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北十八里葛隆。旧有葛隆庙,镇以庙名。《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黄渡镇” 条下称 “葛龙庙镇”。明成化年间知县吴哲始建,故又名吴公市。
北宋置,属元城县。在今河北大名县境。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9诏安县:白叶堡在“县西百余里。有白叶洞,‘贼’巢也。嘉靖中, 群‘贼’ 啸聚于此, 出没潮、广间。二十七年,官军四面会讨,平之,因置今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