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柳城县

柳城县

①西汉置,属辽西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十二台营子。十六国前燕改柳城为龙城县,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447) 废。

②隋开皇元年 (581) 置,属陈州。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西二十里。大业初属淮阳郡。隋末废。

③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龙山县置,为营州 (后改置柳城郡) 治。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唐武德元年 (618) 为营州治,天宝元年 (742) 复为柳城郡治,乾元元年 (758) 仍为营州治。唐末废。

④北宋景德三年 (1006) 改龙城县置,属柳州。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西北涂家村。取柳岭和龙城各一字为名。南宋咸淳元年 (1265) 徙柳州治此。元为柳州路治。明属柳州府,迁治今县南凤山镇。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0年移治今柳江县 (大埔镇)。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县南。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此。东汉初废。十六国前燕复置。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并入龙城县。(2)隋开皇初改龙城县为龙山县,十八年(598年)改名柳城县,治今辽宁省朝阳市。历为柳城郡、营州、辽西郡治所。唐末废。(2)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柳州市区北部。属柳州市。面积 2124 平方千米。人口40.7万,49.6%为壮族。辖9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大埔镇。取柳岭和龙城各一字得名。汉、晋为潭中县地。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置龙城县,故治在今柳城县城西龙江南岸,唐移治龙江北岸。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龙城县置柳岭县。贞观七年(633年)废柳岭县并入龙城县,属柳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龙城县为柳城县,属柳州。元至清属柳州府。县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移今县南旧柳城,1950年迁今址。1913年属柳江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9年属柳州专区,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柳州专区,1953年属宜山专区,1956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1958年属柳州专区,1971年属柳州地区,1983年划归柳州市。融江—柳江纵贯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地,属岩溶残峰地带;中部平缓;西部为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蔗、玉米、花生为主,还有柑橘。矿产有煤、铁、锰、耐火石、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等。工业有化肥、制糖、水泥、制药、造纸等。屯秋、枝柳、岔罗三铁路分别经过县境东、中、西部。209国道经此,并有公路通宜州、融水等地。水运可达融安、柳州。有观音岩风景区、楞寨山巨猿洞及宋代古窑址。


猜你喜欢

  • 新丰 (豐) 政治局 (县级)

    1933年10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南丰、宜黄、宁都三县析置,驻新丰镇 (今江西宜黄县南新丰乡)。同年12月撤销。

  • 周家营

    即今山东枣庄市西南周营镇。旧属峄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峄县西南有周家营。

  • 尚书塘

    旧址在今福建石狮市东。其塘上接清源山诸境及东湖之水,下流达于晋江。《新唐书·地理志》 泉州晋江县: “东一里有尚书塘,溉田三百余顷,贞元五年刺史赵昌置,名常稔塘,后昌为尚书,民思之,因更名。” 明时已

  • 汉中府

    明洪武三年(1370)改兴元府置,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地。1913年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兴元路置,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属陕西布政司。五年后,辖境约今陕西

  • 阴谷口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北汉江畔。《资治通鉴》:唐天祐二年(905),朱全忠攻襄州,“命(杨)师厚作浮桥于阴谷口”。胡注:“按《旧史》,阴谷口在襄州西六十里。”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汉水畔。唐天祐二年(905年

  • 高城山

    ①亦名高城岭。在今广西岑溪县北二十二里。《舆地纪胜》 卷109藤州: 高城岭 “在岑溪县”。《方舆纪要》 卷108岑溪县: 高城山 “蟠结高远。土人以为石城。岭有巨石如人立状”。②亦名石城山、石矩山。

  • 钟 (鍾) 公垒

    即钟繇坞。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四里中王村。《水经·济水注》: “湨水又东径钟繇坞北,世谓之钟公垒。”

  • 兴安北省

    1932年伪满置兴安北分省,1934年改为兴安北省。省会在海拉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市)。辖海拉尔、满洲里二市及索伦、新巴尔虎左翼、新巴尔虎右翼、陈巴尔虎、额尔克纳左、额尔克纳右等六旗。1943年并入兴安

  • 西场墟

    即今广西合浦县西南八十里西场镇。清雍正《广东通志》卷18:合浦县有西场墟。

  • 宁府寨

    北宋置,在今陕西府谷县北。《元丰九域志》卷4:府谷县有“安丰、宁府、百胜三寨”。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府谷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