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店
即今山东宁津县东柴胡店镇。清光绪 《宁津县志》 卷2: “邑东十六里柴胡店。”
即今山东宁津县东柴胡店镇。清光绪 《宁津县志》 卷2: “邑东十六里柴胡店。”
一名丹霞山。在今河南南召县东。《金史·武仙传》: 天兴元年 (1232),金兵败于三峰山,武仙“遂走南阳留山,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收器械”。即此。(1)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南
即今西藏东部尼洋曲。清《乾隆内府典图》作尼洋楚必拉。“尼洋楚”,藏语意为以“娘”氏家族名命名的河。源于工布江达县境西部,于林芝县南注入雅鲁藏布江。又称尼洋曲、江达河。雅鲁藏布江支流。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即舜井城。在今安徽东至县。《舆地纪胜》卷22池州:南太原郡城“在贵池县西九十里。《舆地志》云:梁大同年置,隋开皇九年废。今建德亦有太原城”。《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太原城在“县南四里……梁武帝时,因
即今安徽枞阳县。《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枞阳上镇 “在桐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县志》: 旧县置河泊所凡六,长河河泊所在枞阳上镇”。
在今山西左云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 弥卤堡 “嘉靖二十二年筑,四十二年修,万历二年增筑,周二里有奇。……堡外控保安诸堡,内蔽左云卫西,东与破卤接”。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六千年左右。1953—1957年,经过五次发掘出土房屋遗迹四十五座,圈栏两座,储藏窖穴二百多个,陶窑遗址六座,墓葬二百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北四十里驿道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掖县东北有驿道集。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水经·汶水注》: “汶出牟县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 《方舆纪要》 卷31称为葫芦关山,“山形险隘”。《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葫芦山,“ 《府志》: 形如葫芦,其势险隘
北宋崇宁二年(1103)置,属融州。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
①在今山东宁津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 “古黄河” 条下: 隋堤 “相传隋炀帝曾驻于此,令军士筑堤,以防河。今屹如垣墙,谓之耿家圈。其中居民甚众”。②在今河南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