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鸡城
亦名鸡栖城。唐吐蕃建,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七年 (801),韦皋 “遣将将兵二万分出九道,攻吐蕃维、保、松州及栖鸡、老翁城”。《新唐书· 吐蕃传》: 元和十三年 (818),“剑南兵拔峨和、栖鸡城”。皆此。
亦名鸡栖城。唐吐蕃建,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七年 (801),韦皋 “遣将将兵二万分出九道,攻吐蕃维、保、松州及栖鸡、老翁城”。《新唐书· 吐蕃传》: 元和十三年 (818),“剑南兵拔峨和、栖鸡城”。皆此。
明洪武九年 (1376) 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在今山东蓬莱市。《方舆纪要》 卷36登州府: 登州卫在 “治府城内。……领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七千户所”。
即高壁岭。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霍州》 引 《新志》: 高壁岭 “一名韩信岭。在县南二十五里。南去霍州八十里。五代时北汉于此置砦。今名高壁铺”。即“高壁岭”。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古眉山,“旧设古眉巡司于山东麓,今废”。明成化三年(1467),韩雍镇压大藤峡瑶族起义,令夏正越此山,伏林峒扼其东岸。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西南三十里冉庄镇。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清苑县图:西南有冉村。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明成化中建。有清康熙、乾隆帝书额。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后经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寺前为天王殿。院内为大雄宝殿
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南六十里城山乡。南宋绍兴中置巡司于此,属新淦县。寻废。明洪武初复置,设巡司,万历中移建县东之蓝桥。崇祯中复还旧所。《明史·地理志》 作枉山。《方舆纪要》 卷87作柸山。
在今四川内江市南五里三元山下。旧产盐。清道光《内江县志要》卷1:三元井在“治南五里。旧出盐卤,今仍”。
即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太原郡广武县: “ [句注]、贾屋在北。”师古曰: “贾屋山,即 《史记》 所云 ‘赵襄子北登夏屋’ 者。”古山名。又称夏屋山、夏壶山、贾母山。在今山西省
①即今湖北云梦县东南十八里伍洛镇。明置巡司于此。②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大村。《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潮阳县:兴安镇在“县东南三十里,有兵戍守”。(1)在河北省藁城市东部,北濒滹沱河。面积53.4平方千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为纪念晋代“竹林七贤”刘伶而建。唐许浑《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诗:“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庙前枫叶秋。”即此。《舆地纪胜》卷39楚州:“刘伶台在县北,边淮。”村名。在江苏省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