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桐梓县

桐梓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置,属四川遵义府。治所在今贵州桐梓县北六十里新站镇。旋移今桐梓县。清雍正六年 (1728) 随遵义府改属贵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


在贵州省北部,北邻重庆市。属遵义市。面积 3200 平方千米。人口64万。辖16镇、7乡、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娄山关镇。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在今县南置播川县,为播州治。宣和三年(1121年)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播川、桐梓二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于桐梓驿(今县北新站镇)置桐梓县,县治寻迁播川驿(今县城),属遵义府。清道光《遵义府志》:桐梓县“以旧桐梓驿为名”。1914年隶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遵义专区,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地处黔北山地中部,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素称“黔北门户”。大娄山蜿蜒,中部地势较高。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峰林、洞穴。有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等河流。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籽、烟草、花生、茶叶,并产天麻、黄连、竹笋、生漆。有化工、化肥、木材加工、制鞋、酿酒、发电、采煤等厂。渝黔铁路、210国道纵贯中部,桐赤、桐绥公路斜穿县境南部。名胜古迹有娄山关、九坝乡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夜郎坝宋墓、周市石棺墓、蟠龙洞摩崖石刻等。天门洞和“小西湖”为游览地,抗日战争时张学良将军被囚禁于此。娄山关现已辟为公园。


猜你喜欢

  • 金牙关

    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5岐山县: 金牙关 “在县西南百里,亦南山隘道也”。

  • 赤松山

    ①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清一统志·金华府一》:赤松山“在金华县北十五里。有赤松宫,祠黄初平。明太祖初下婺城,驻跸于此”。②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天门山”条下:赤松山“与天门山对

  • 蔚汾县

    北齐置,属广安郡。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隋开皇三年 (583) 属石州,大业四年 (608) 改为临泉县。古县名。北齐置,治今山西省兴县西、黄河东岸。属神武郡。隋大业四年(608年)改

  • 底勿

    古地名。即今印度尼西亚帝汶岛。为南海最重要的产檀香地区。见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苏吉丹” 条。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作古里地闷 (古为吉之误,吉里义为岛)。明费信 《星槎胜览》 作吉里地闷。

  • 梅菉市

    1926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吴川市 (梅录镇)。1947年改置梅茂县。

  • 新庄

    ①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武清县: 新庄 “在县西南八里,亦运河所经,今为新庄铺”。②即今台湾台北县北新庄市。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移八里岔巡司治此,四十五年 (1780)裁

  • 王官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左传》:文公三年(前624),“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水经·涑水注》:“涑水又西径王官城北,城在南原上。”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南。《左传》文公

  • 杨官屯

    即今山东高唐县东南杨屯乡。《清一统志·东昌府一》:杨官屯桥“在高唐州东二十五里,跨通济河。每夏秋水涨作筏以济”。

  • 桃庄

    即今河北涿州市西桃园街道办事处。民国《涿县志》 卷1: 张桓侯故里在 “县西南里许桃庄,为汉张桓侯故里。今废”。

  • 高家港镇

    金置,属乐安县。即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九十里高港。明置高家港巡司。古镇名。即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高港。金时属乐安县。明时置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