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源街
又作同源墟。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桐源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西有桐源墟。
又作同源墟。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桐源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西有桐源墟。
即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的合称。明正统间,驻地均在赫图阿拉城 (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
在今陕西蓝田县城东二十里普化镇王顺山下。三面环水,形似孤岛。本是古悟真寺的水陆殿。庵内大殿系明代建筑,特别是殿内彩色泥质壁塑,是有名的古代雕塑艺术品。在陕西省蓝田县城东10千米的普化镇王顺山下。青山耸
①在今福建武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98武平县: 南安镇 “在县南。唐置镇,与武平俱属长汀县。五代时,王闽改置武平场,南安遂废”。②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镇。唐代于此置南安县。《方舆纪要》 卷
即今辽宁法库县东北三十里柏家沟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开原县图: 西南有柏家沟。在辽宁省法库县东北部。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柏家沟,人口 5900。镇区附近沟内生
明置,属定辽右卫。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南汤山城镇。《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宁东堡”条下:“汤站堡在险山堡西,其西南与凤凰城接界。”
即今山西黎城县东南小东河。《水经·浊漳水注》: 黄须水 “出台壁西张讳岩下,……其水南流,径台壁西,又南入于漳”。
即龙门水。今广东龙门县南之龙门河。《明史·地理志》 龙门县:“南有龙门水,亦曰九淋水,流入东江。”
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南独山子区。1935年建油矿,驻安集海 (今沙湾县西安集海镇)。翌年移于此,由苏联矿业考察团主持。1938年改为苏新合办。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五十里罗星山上。宋柳七娘建。据明王应山 《闽都记》 卷12: “罗星塔屹立江心,镇会城水口,称罗星云。俗呼磨心,以在水中央也。塔为宋时柳七娘所造。七娘,岭南李氏女,有色。里豪某夺之,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谅江府。治所在青林县 (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之南策)。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海阳县以北地区。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入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