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 (乾) 河
又名卢沟水。即三国、两晋之漯水。隋、唐称桑干河。《资治通鉴》: 隋大业八年(612),“四方兵皆集涿郡 (按,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宜社于南桑干水上,类上帝于临朔宫南,祭马祖于蓟城北”。即此。
又名卢沟水。即三国、两晋之漯水。隋、唐称桑干河。《资治通鉴》: 隋大业八年(612),“四方兵皆集涿郡 (按,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宜社于南桑干水上,类上帝于临朔宫南,祭马祖于蓟城北”。即此。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北五里。《方舆纪要》卷59伏羌县: 散渡河 “源出通渭县之十八盘山,曲折流入县界,至此入渭”。
①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隋开皇中,史万岁讨南中夷爨翫时,度西洱河,驻师于此。《元史·地理志》:异牟寻“迁于喜郡史城”。《方舆纪要》卷117引《滇纪》:“史城即太和县喜9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汉属陈留郡,为都尉治。《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外黄县注引张晏曰:“魏郡有内黄,故加外。”臣瓒曰:“县有黄沟,故氏之也。”西晋属陈留国。北魏废。隋初复置
①即荆山洞。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明一统志》卷17广德州:大洞“在州城东北七十里。广数丈,深不可测。游者秉烛而入,有石燕群飞,乳泉滴沥,神人佛像,棋盘钟磬之属,皆白石天成。其东洞水深不可入”
清光绪十一年 (1885) 析呼兰厅北境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北团林子 (今黑龙江省绥化市)。三十年十二月 (1905.1) 升为绥化府。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置,治今黑龙江省绥化市。后升为府。
隋唐东都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称:“宣政之北曰仁寿殿。”
在今北京市阜城门外三里河路西侧。为元、明、清游览胜地。《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玉渊潭“在府西一十里。元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今为玉渊潭公园。
唐建。在今江西萍乡市北七十里杨岐山下。北宋时,禅宗高僧方会在此创立杨岐宗,为禅宗下临济宗的一派。
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二十二里团结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永绥厅图:西南有吉洞坪。
①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西北隅,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